偶然的緣分,去日本神戶,參觀「竹中大工道具館」。這是由「竹中工務店」(建商)成立的民間博物館,蒐集介紹日本木工與泥作等工匠的歷史,展出不同歷史年代的手工具。在台灣可能不太被看重的做工仔,故事與工具被如此重視與對待,也難怪日本的工藝可以在世界上有一定的位置。
城市書店的負責人藍秀珠在進入書報業之前,在屏東北區市場擺攤賣水果。從水果商搖身成為高屏地區書報業批貨的盤商,到河堤社區開了第一代的「城市書店」(2006年)。2010年書店結束營業。2015年「城市書店」在中鋼會館再度復甦,藍姐的經歷,是高屏書報業界的傳奇故事。
「按呢我就來表演啊喔!」阿福phín-á攑起來,挩窗斟酌來聽,嘛來綴咧唱:『天頂高高白雲飄飄,太陽當頭微微笑,樹枝鳥仔啾啾咧叫,魚仔躘水真逍遙⋯⋯』」挩窗大聲唱。
「你敢知,這首叫〈歡喜頌〉。」阿福講。
阿部先生還特地拿出東京的Suica,說任誰都會比較喜歡一卡通的設計。我們隨著捷運與輕軌的路線,將駁二的倉庫區景象盡收眼底,並在「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所在的新濱街廓停留許久。大沼先生笑著說,看這些建物感覺把曾經讀過的建築史全部集合在一起。回程經過「舊打狗驛故事館」,夜裡閃熠的愛河,走向「高雄市歷史博物館」。日洋折衷的工法成為旅程最後的景象。但他們對於地上所鋪的石板更有興趣。
屏東的石板屋村落,建築特色與原住民文化,吸引著日本人前來。台南與高雄的文化建築,隱含許多台日共有的故事。從實體建物的欣賞與研究,建構起台日交流之路,期望未來可以從中深化地方文化與國際視野的互動故事。
入夜了,早已搬離的客運總站如今變成連鎖美妝店,旁邊的一角也變成連鎖鞋店。在這個講究大品牌、傳統式微的年代,鳳山大書店依然屹立不搖,成為鳳山地區眾人的書店。五臟俱全的販賣品項,加上溫暖的人情味,什麼都汰舊換新的時刻,唯有那盞招牌持續在鳳山街上亮起美麗的螢光,成為守護愛書人的另一個家。
月好姨說,她看著不少客人從小學生,吃到自己的小孩上小學,每逢佳節返鄉就會回來看她,或是帶個伴手禮。我常覺得,一個地方特殊的飲食文化,就是當地居民的集體記憶,即便月好姨一直強調『我們做這個真的沒什麼厲害啦!』但她炊的粿,也一路陪伴客人品嚐著人生百味。
【本集提要】
好不容易放暑假了,挩窗跑到廟口的廣場,竟然一個玩伴都沒。
失望的挩窗爬到石獅子背上等,打開耳朵,聽到吹直笛的聲音。
他循著聲音,曲曲折折來到龍眼樹下的紅磚房,發現同齡孩子!
挩窗斗膽敲門拜訪,打開綠紗門,也打開了一段曲折的故事⋯⋯
高雄因應大型賽事而興建的體育場館,還有1986年迎接區運會的中正體育場、技擊館等,以及2009 年迎接世界運動會的世運主場館(國家體育場)、高雄巨蛋,顯示高雄以建設運動場館作為帶動城市再發展的策略。由今昔場館興建的位置與順序,隱約透露出高雄市區成長之走向,更能稍稍窺探不同主政者對於城市運動場的想像,十分耐人尋味。
這樣的連結讓詩人寫詩,讓主婦知道垃圾車將近,讓小孩察覺父母返家,或是鄰居有貓發情。聲音即是事件在城市中四處發生,傳入室內也是城市聲音的其中一個面向,這些聲音皆是不請自來的,畢竟從我們長時間所在的生活空間位置去聽,就能容易的分辨哪些聲音是來自窗外週邊的環境,我們不用親眼看見,就常能從這些恆常響著的聲音來掌握自己的所在,雨果詩作中的聲音也屬於這一類,另一些聲音連結著不特定時間出現的事件,並非鄰近區域原有的,這類聲音擾動甚至破壞了我們習以為常的聽覺慣性,有時帶來驚喜或驚嚇,甚至聽覺上的困擾,但這預料之外的種種聲音變化,也算是日常生活的醍醐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