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想了很久,要怎麼透過創作,向人們傳遞溫暖的感受。現階段,調香暫時地做到了。 我喜歡看人們在香氣的裝置中放鬆得睡著,也喜歡聽人們在感官的催化下願意把故事告訴我。想更加地理解人的情緒,有時我感覺,理解就是療癒的一部分。」 這次講座柴柏松將分享從寫作到接觸芳療的歷程,以及為何芳療能提供心情上的依靠。與對談人李珮瑜,與聽眾分享年初在萬事屋bansu house的展覽相關的回顧。
在我們的世界裡,還有另一個世界?青銅古兵器化形成人,隱藏身分生活在人類社會。而現在,他們不只躍然於小說文字,更透過ar劇場呈現在你我面前。就讓《劍魂如初》作者懷觀告訴你他們的故事,以及,這個奇幻世界如何建構。
來自泰緬邊境的 chimmuwa 手織品 18 歲了!即將邁入新階段的 chimmuwa 手織品,今年首先透過北高 2 場快閃店與大家相見,包括難得的出清回饋、精彩的手作與紀錄片座談、以及 2022 新計畫分享,無論你是老朋友還是新朋友,都別錯過了~
臺灣文學巡禮今年邁入第十年,活動本著推廣書寫和閱讀的初衷,十年來的文學課堂漫漫延伸至整座島嶼,讓上萬名讀者受惠於文學況味與大地煙景,悠然暢寄,書香滿胸。 這是今年第四場活動,以島內行旅,南道的鳥托邦書房的對話,希望透過文字和語言豐富不同族群的人文精神,延著臺199線而行,綜觀「山-海之間的文化」。 我們將文學結合原民風俗、社會議題、環境美學、飲食文化,讓跨領域的藝文邂逅穿越時空,乘載文學的想像與批判,激盪出感性與理性及其創造力! 這是一場移動的盛宴,邀請您加入我們:在地的文學踏查,我們正在履行的路上。
中央山脈海拔二千多公尺的迷霧森林中,若你找一個地方坐下—— 五秒鐘,你會發現眼前都是綠色黃色與泥土的顏色。 五分鐘,你可能會漸漸發現,剛剛看起來都是一樣的綠色,其實是整片絢爛但色階各異的綠。有新芽般的嫩綠,也有豪邁地讓陽光穿透欣欣向榮的鮮綠,還有沉穩的深綠、帶黃的蔥綠、滄桑的墨綠。 五小時,除了不同的顏色,你會開始發現,看似靜止不動的森林在這五小時內有各種風吹草動,生機盎然。 如果是五天、五年、十年都在同一個地方,你會發現些什麼呢? 這本書,就在說這樣的一件事情,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從2008年開始跟著一群布農族長者,在一座森林裡探索、生活的故事。
本場座談邀請「台灣光環境獎」評審委員吳瑪悧擔任主持,並由2019、2021光環境獎二位得主進行分享交流。台灣暗空協會理事長林正修近年來與地方政府合作,積極推動暗空公園計畫,以「暗空」的思維重新思考光與環境永續的關係;瓦豆製作創意總監江佶洋則透過參與老屋、古蹟燈光設計的案例,從「有燈就有人」出發,分享光所帶來的文化保存契機。透過環境、文化不同面向的討論與對話,激盪更多「光環境」的思考與想像。
無論是觸法少年或由社會局轉送而來,他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身,亦無從學習如何好好地長大。文國士在此擔任生活輔導員,陪伴孩子們一起生活。 一個人想要求好、求變,最開始都是因為感受到「有人在乎自己」。 我們都是這樣的,當感受到被愛,才有了自愛的理由。 歡迎聽聽文國士和您分享,這些家園孩子的故事。
由一群鄉親發起的「蚵寮漁村小搖滾」,睽違七年,2022強勢回歸,期間的漁村日常是什麼模樣,何以召喚出這麼大能量?青年返鄉跟轉型正義怎麼交叉?關於蚵寮的一位白色恐怖受難前輩及家族,請搭上系列文的漁船,一起晃到高雄梓官蚵子寮。
由一群鄉親發起的「蚵寮漁村小搖滾」,睽違七年,2022強勢回歸,期間的漁村日常是什麼模樣,何以召喚出這麼大能量?地方創生怎麼走?這篇帶來蚵寮居民與獨立樂團的故事,請搭上系列文的漁船,一起晃到高雄梓官蚵子寮。
由一群鄉親發起的「蚵寮漁村小搖滾」,睽違七年,2022強勢回歸,期間的漁村日常是什麼模樣,何以召喚出這麼大能量?地方創生、青年返鄉怎麼走?先帶來發起人蔡大哥、芷玲、嘉榮的故事,請搭上系列文的漁船,一起晃到高雄梓官蚵子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