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古] 鄭順聰:龍眼樹袂孤單(一)——聲音佗位來

【本集提要】
好不容易放暑假了,挩窗跑到廟口的廣場,竟然一個玩伴都沒。
失望的挩窗爬到石獅子背上等,打開耳朵,聽到吹直笛的聲音。
他循著聲音,曲曲折折來到龍眼樹下的紅磚房,發現同齡孩子!
挩窗斗膽敲門拜訪,打開綠紗門,也打開了一段曲折的故事⋯⋯

  鄭順聰 , 挩窗去弄險 , 講古 , 台語

[時光]一張老照片看高雄大型運動場的故事

高雄因應大型賽事而興建的體育場館,還有1986年迎接區運會的中正體育場、技擊館等,以及2009 年迎接世界運動會的世運主場館(國家體育場)、高雄巨蛋,顯示高雄以建設運動場館作為帶動城市再發展的策略。由今昔場館興建的位置與順序,隱約透露出高雄市區成長之走向,更能稍稍窺探不同主政者對於城市運動場的想像,十分耐人尋味。

  陳坤毅 , 老照片 , 運動

[聲景]有聲自窗外來

這樣的連結讓詩人寫詩,讓主婦知道垃圾車將近,讓小孩察覺父母返家,或是鄰居有貓發情。聲音即是事件在城市中四處發生,傳入室內也是城市聲音的其中一個面向,這些聲音皆是不請自來的,畢竟從我們長時間所在的生活空間位置去聽,就能容易的分辨哪些聲音是來自窗外週邊的環境,我們不用親眼看見,就常能從這些恆常響著的聲音來掌握自己的所在,雨果詩作中的聲音也屬於這一類,另一些聲音連結著不特定時間出現的事件,並非鄰近區域原有的,這類聲音擾動甚至破壞了我們習以為常的聽覺慣性,有時帶來驚喜或驚嚇,甚至聽覺上的困擾,但這預料之外的種種聲音變化,也算是日常生活的醍醐味。

  soundscape , sounds , 聲音文化 , 聲景 , 聲音 , 劉芳一 , 高雄

[行冊店]舊客運站下的魔法洞穴——鳳山大書城

入夜了,早已搬離的客運總站如今變成連鎖美妝店,旁邊的一角也變成連鎖鞋店。在這個講究大品牌、傳統式微的年代,鳳山大書店依然屹立不搖,成為鳳山地區眾人的書店。五臟俱全的販賣品項,加上溫暖的人情味,什麼都汰舊換新的時刻,唯有那盞招牌持續在鳳山街上亮起美麗的螢光,成為守護愛書人的另一個家。

  書店 , 高雄書店 , 鳳山 , 鄭晴芬

[專題]思想往下扎根的高樓書店——序言書室 HongKong Reader Bookstore

沒有喧囂與過於用力的姿態。書店安靜地存在於旺角七樓高度。店員推薦的書,就手寫推薦語,貼在書上。雖然空間不大,但店裡仍在靠窗處,保留沙發與幾張桌椅,讓客人可以舒適的閱讀。

  香港 , 書店 , 香港書店 , bookstore , 謝一麟

[專題]長頸鹿繪本館與綠腳丫讀書會——香港閱讀推廣力

「綠腳丫」最初由十幾個家庭組成,名為「哈比學堂」,「哈比」是「Happy」的譯音。每月舉行一次活動。Kenny:「很多人以為我們只是一個親子讀書會,但我們想呈現的卻是不同教育的可能性。我們無意成為權威,亦不要求其他家長跟隨我們的教育方法,只希望香港的家長可以自行找到一套屬於他們的快樂教育法,讓他們知道跟孩子在一起是快樂的,不跟主流方法教仔亦『死不去』。」

  香港書店 , 香港 , 書店 , bookstore , 讀書會 , 謝一麟

[目錄] 編輯語:台港書店經驗參照

三餘書店近來年,不時會有香港的客人登門造訪。今年七月,換我們去造訪香港。拜訪了幾間重要的(獨立)書店,分別是油麻地的「Kubrick書店」,灣仔的「艺鵠書店」,旺角的「序言書室」,太子的「長頸鹿繪本館」,以及去香港書展的會場觀察。本期專題,分享幾間書店的故事,給我們自身不少啟發,相信也可以給讀者異文化的刺激,來思考自己生活的環境。

  香港 , 書店 , 香港書店 , bookstore , 謝一麟 , 封面

[專題]艺鵠書店——失而富德的香港精神

「這是一個禮物」MAY說,在這寸土寸金的香港,能有整棟的友善空間是非常不容易。遷移到14樓之後富德樓的業主將管理權交給艺鵠,希望他們能夠持續耕耘這棟建築。書店所承載的意義就不只是書店,而是用書店的樣貌,拉攏了各式各樣的人來參與香港的藝文,「連結」才是書店真正的任務。觸角越遠,接觸的面積就更加廣大,所以現在艺鵠開始嘗試自己做發行。因為本來認識的人就很多,這些人的創作都很成熟,應該與更多人共享,艺鵠將這些想法變成作品實體發行。

  艺鵠 , ACO , 香港書店 , 富德樓 , 陳瀅羽

[一卡通]結合AR技術的朱銘美術館公益卡

近期「一卡通」與「朱銘美術館」合作,發行一張公益的AR卡。只要手機下載專屬的APP,掃描卡片後,手機裡面就會出現立體的AR「太極系列-單鞭下勢」。除了平面卡片,還有一款「太極鑰匙圈造型卡」,也有同樣的AR功能。可以近距離,隨時隨地觀賞朱銘的作品。

[聲景]古砲台的回聲

這一切當下發生的和平閒逸的事件與一百多年前的軍事活動完全不同,但建築空間產生的聲音效果質地卻仍可以實實在在的聽見,過去與現在也並沒有那麼大的差異。或許可以說,旗后砲台,是由紅磚土石與百年前的建築規劃所建成不變的空間,與其上一切隨時間變動轉瞬即逝的事件,兩者共同構成的存在。

  soundscape , sounds , 聲音文化 , 聲景 , 聲音 , 劉芳一 , 高雄 , 旗津 , 古蹟

[食行]藏在燈塔下的寶藏:旗津半島與海鮮小點

「小的時候這裡是一大片蚵田喔!」在漁港旁賣蚵嗲的郭阿姨說。「後來因為工業發展,港口附近的海水污染得很嚴重,就沒人敢再吃這裡的蚵仔了」。身旁的郭婆婆接著說:『我們小時候都會到蚵田裡幫忙,家裡有一艘漁船,我幾個哥哥都和爸爸出海捕魚,以前漁獲很好』。她們母女一邊說,手也沒停地翻炸著蚵嗲,郭阿姨做的蚵嗲,在地瓜粉調成的麵糊中,除了包有常見的韭菜、高麗菜和鮮蚵外,還加了由豬絞肉、五香粉、油蔥酥及白胡椒炒香的肉燥,她的客人很多是早期從澎湖過來的旗津人,喜愛海鮮和重口味,肉燥炒得鹹一點,蚵仔吃起來也更甜了。「這蚵仔不是這裡出的,是東港運來的,不過你吃吃看啦。」

  江舟航 , 日食生活 , 旗津

[時光]一張老照片看堀江商場與港貨的故事

而「港貨」是堀江商場十分受歡迎的舶來品項,主要指從香港攜入的百貨,由於香港是國際貿易大港,各國貨品一應俱全,囊括洋煙酒、西裝布料、女用衣飾、化妝品、藥用品、手錶珠寶、漢藥材等,豐富種類不勝枚舉。琳琅滿目的物品,是小船員為了生活的所費,用盡心思挾帶上岸,才能在商場的櫥窗內閃耀,吸引買家光顧。

  陳坤毅 , 老照片 , 鹽埕 , 鹽埕商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