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號以「金.鋼.人」為題,以一位傳統金工金飾師父、一位黑手鋼雕藝術家、一間以穿戴藝術設計為主的工作室,呈現鋼鐵、金工工作者的生命故事。從他們生活的眼光,來看待南方。從南方來認識台灣的可愛。
早先當學徒,一天的生活作息是什麼樣?陳俊源:「早上起來先煮早餐,然後帶小孩上學,之後去市場買菜。頭家從股票市場回來,吃午餐,吃完睡午覺。睡覺起來才開始教我做工作。那時候以加工為主。下午小孩放學,去載小孩下課回來。那裡生活作息很正常。工作都做到晚上,九點就睡。」
小時候對於加納埔的生活、生態環境記憶;繞了台灣一圈又重新回到家鄉,隨時間添加進來的植物動物生命;孩子的成長陪伴。晟哥晟嫂生活的一切,即是藝術與文化四字最佳的日常詮釋。這些歲月涓滴的無聲柔情,全焊進了鋼雕創作的骨子裡。讓原本冰冷的工業材料,成了剛柔並濟的人文故事載體。
在臺灣發展的重要階段中,因應政府政策,唐榮鐵工廠提供大量建設鋼材物料,投入十大建設以及之後的各項國家經濟建設計畫中,可說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推手。同時見證了高雄的金屬工業發展,更是昔日工業城市的一塊重要的基石,雖然已是高樓林立景況的高雄舊廠址,無法一窺昔日盛況,但若有機會搭到復興號、莒光號的老列車,不妨尋找一下「TE」標誌,那可是乘載唐榮鐵工廠久遠鋼鐵記憶的古董車輛。
一座城市的養份來自居住在此的人,人們生活的樣貌形塑了城市的性格。假如你一直覺得只是在某處工作、寄居或者遊牧,而不是生活著、生命在此積累著,那麼就很難產生歸屬感。唯有能與家人朋友夥伴在一地踏實的生活,那才是讓你身心安頓的地方。回到南方一起找尋想探索的小天地吧,讓這裡的城市更有活力,有屬於自己的趣味與時行。
透過吳益政市議員的貨櫃平台,連結咖啡豆廠商,提供許多花色的咖啡豆袋,和R7創藝所在的紡拓會合作,打樣紳士帽和小偷帽板型;讓每個物件的剩餘,不只是剩餘,而是再造價值的高峰。雖然製作帽子的技術難度很高,但工作坊的阿姨們不斷試作,和打板師父不斷地調整板型,找到最適合的製作方法,逐步完成以咖啡豆袋為主的帽子配件。
除了公共運輸,加入一卡通的商家也愈來愈多,過往錢包裡一堆店家的儲值卡,現在也不需要攜帶。一張一卡通就可以付費。還有像是公共圖書館的借閱證也不用帶,憑一卡通就可以借書 註可使用圖書館詳見文末網址。現在出門只要帶著一卡通與手機,即可輕鬆移動,不用帶許多現金與零錢。
這位女角其貌不揚,磨難不幸多,卻獨具魅力。作者利用她,成功的將讀者視角轉到台灣文學少見的族群身份上去重新看待歷史。而讀者也因為作者大量運用的奇幻寫法,一方面要接上史時史地,另一方面卻要不斷擴散想像。這種閱讀,在虛實不斷交疊下,的確讓向來對於台灣史地想像狹窄扁平的讀者,頗有伸展筋骨的舒活作用。
鄭明窗從小就沒有爸爸,媽媽托給阿媽照顧,住在嘉南平原的阿無村中。由於姓名有個窗,同村長輩都叫他挩窗的(thuah-thang-ê),台語的意思是鬥雞眼。但他雙眼視力相當好,可以看到大人世界看不到的東西,譬如:神明、鬼怪與人心的幽微面。「挩窗去弄險」是鄭順聰一系列的台語冒險故事,以挩窗為主角,走進現代社會的幽冥界,重新找回人該有的勇敢、智慧與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