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傳統與創新間摸索的金工--鹽埕「全洲金店」陳俊源

文字:謝一麟
攝影:謝一麟



 


入行後如鐘錶日日規律的人生

頂著一頭潮流的髮髻造型,很難想像,陳俊源是傳統學徒制出身的金工師傅,在這行業已近30年。看來像30多歲,但已46。是2個小孩(一個國二、一個小五)的爸爸。他一身素淨,手腕上沒有戴錶,手指上沒有戒指,身上沒有任何飾品。因為會影響工作?陳俊源說,多少會,因為高溫環境,如果手上金屬手錶或飾品不小心有粉末或是部分掉到金飾裡,會影響金子的純度。另外,做這行業,飾品看多了,會膩。

一般人穿戴金屬飾品,多半因為紀念意義、表現自己的品味,甚或展現身份地位。陳俊源的工作檯範圍,都是金工用的工具,沒有私人物品。只有上方放著燙傷藥膏的小籃子外緣,掛著一個銀色的SEIKO古早款手錶。錶當作鐘,用來看時間。手錶是陳俊源阿公的遺物,阿公生前都戴著它。

 




阿公以前在鼓山一帶養鴨,範圍很大一片。後來小孩多,賣地賣房,沒再養鴨。陳俊源從小在鹽埕出生長大,念鹽埕國小、七賢國中。他的人生,也像這個掛著的SEIKO錶,一輩子就就肩負一個任務:照規律的方向與速度前進。問起入行的原因,陳俊源:「小時候不愛唸書,國中畢業後,媽媽就問我,要不要當學徒(sai-á),學個一技之長。我想說學修車做黑手嫌太髒,所以就選擇去金仔店當學徒。」

早先當學徒,一天的生活作息是什麼樣?陳俊源:「早上起來先煮早餐,然後帶小孩上學,之後去市場買菜。頭家從股票市場回來,吃午餐,吃完睡午覺。睡覺起來才開始教我做工作。那時候以加工為主。下午小孩放學,去載小孩下課回來。那裡生活作息很正常。工作都做到晚上,九點就睡。我在那邊當學徒兩年。老闆教我騎摩托車,因為要載小孩。無照駕駛也騎。他們很照顧我。訓練我,什麼事情都要自己來。像我放假要回鹽埕,要我自己從鳳山坐公車回鹽埕。以前錢都交給媽媽。兩週放假放一天。當學徒很辛苦,但是習慣就好,就是因為這樣的訓練才能吃苦。現在不可能叫年輕人這樣。現在時代不同。」
 

 

 

從傳統純手工打造進化到蠟雕

當學徒2年多後,陳俊源想繼續進修學業。因為媽媽認識鹽埕一間金店的老闆娘,所以就從鳳山回到鹽埕,到現在工作的金店工作。白天工作,晚上唸補校。因為老闆娘對陳俊源很好,一直合作至今。

學徒出師,念完補校,當兵退伍後,陳俊源曾和阿姨(老闆娘)的兒子一起開一間工廠,借款投資購入機器設備,開始接許多金店的訂單,做加工。走過金飾產業榮景,市場景氣開始走下坡後,工廠難以為繼。現在的老闆娘就把整個工廠買下,陳俊源與老闆娘的兒子,從頭家變成老闆娘聘僱的員工,繼續做一樣的工作。

 

因為這樣,只需要專心做好訂單,不用去負擔其他事務,開始有了一點閒餘時間可以精進。以前景氣好時,工作做不完,沒有時間自己開版設計,工廠直接跟別人買樣版,量產加工。當時有些工廠專作樣版,然後賣給別人。後來生意好,市面上大家互相模仿,反而失去產品的獨特性。他們也就不再買別人的樣版。大概15年前,老闆娘的兒子,不用再沒日沒夜打理自己的工廠,有時間去學當時新的技術——蠟雕脫臘鑄造法,詳見文末說明


學了蠟雕,可以自己設計,量產。那這樣會不會換成別人模仿你們?陳俊源:「不太可能。我們的版,不容易做,很難模仿。就算想要學,加工也很難。如果有人可以模仿一模一樣,工錢還比我們便宜,這樣就是我們要檢討。其實我們也是一樣的方法做,但是很用心做。就是因為用心做,讓別人就算想模仿,工錢也不划算。我們公司就是希望,自己生產的東西,別人都沒有,就算要模仿,也不划算,或是模仿不來。這樣我們東西就有獨特性。」

 

 

工作室有五、六位人手。怎麼分工?設計是誰負責?陳俊源:「老闆娘兒子,專業在蠟雕。我擅長打版。但在整個製程,我知道怎麼做比較好。他在做蠟雕時,有些灌模會遇到困難。接點與結構會有很多問題。做完再改很麻煩。所以我們會先討論製作過程與流程,然後才下去做。蠟雕大概20年前出現,但還不流行。從歐美日本那裡開始。台灣大概在15年前開始流行,開始有人學。他去學。我沒有空,所以還是用手工。互相配合。手工我比他擅長。有些東西灌模出來很快斷掉。所以要用手工去配合。」

工作室有幾位較年輕的助手。現在算是工作室的管理人,怎麼帶年輕的助手?還有這行業還有多少年輕人願意投入?陳俊源:「現在學習不像以前那麼辛苦。工作以加工為主,生意要做。利用空檔學,但要看年輕人願不願意學。現在不可能像以前師徒制那樣學習。時代不同。現在在工作室工作有錢賺,有時間還可以練習。還是有人願意學金工,但是要看老闆願不願意教。現在要拿錢繳學費來學習。有些金店老闆小孩,念相關科系,學設計,算是學院路線。但較少學基本功。」

 

 

現在版型可以用電腦繪圖,3D列印,然後用脫蠟法灌模量產。這樣金工這行業有一天會不會消失?陳俊源認為,不會完全消失,但人會愈來愈少。以後的科技,可能原料丟進去,成品就出來。所以可能的結果會是「有金工的設計者,但沒有金工的手工工作者」。只要設計機器,設計樣式,丟給電腦與機器做。其實現在金工師傅的工作大都是加工、灌模。完全純手工的工作方式已經不划算。以後老師傅可能變成國寶級的,不是做一般商業金飾,而是專做藝術品。
 

 

手工藝打造出的人際網

有想過這行要做多久?做到什麼時候?陳俊源說,好像也沒什麼特別目標。就是過日子、養小孩。媽媽還在世時,告誡他說不要與人爭,平平靜靜的上班就好。如果說有想要做什麼,可能就是出去自己創業吧,但是金價貴,購買原料需要很大的資金,不是這麼容易。

8年前,他加入「高雄市銀樓業職業工會」讓生活有不同風景。工會事務,要服務會員,開始認識不同層面的人,認識別的老闆,認識師傅。以前待在工廠,整天加工,一直埋頭做,交際應酬都是老闆,也沒有機會面對客人。今年獲選當銀樓工會的模範勞工。為了參選,要繳交個人資料,做資料本。舉凡對這行業有什麼貢獻,有什麼事蹟,都要整理出來。把事蹟、照片整理完後,他才發現自己也做了不少事,增加許多自信。
 



已近半百之年,傳統學徒制出身的陳俊源師傅,生活正常規律,看來與一般上班族無異。他還是一直想著在穩定中創新。訪問最後,他抱出了一個小水族箱。這是他之前代表公司,參加金屬鑑定中心在高雄工商展覽館辦展的作品展,要展現公司的設計能力與金工精緻程度。他做很多微小的海底生物,魚蝦、貝類等等,每個物件大概一公分左右,毫釐之間,精雕細琢。佈置成一個水族箱造景。展示這個水族箱時,陳俊源的喜悅與得意之情,隱隱藏於靦腆的微笑中。
 




註:脫蠟鑄造法(Lost Wax Casting)為近代金工大量鑄造的方式。工序大致有:雕刻(蠟雕)→橡皮包覆蠟雕留模型→取出原蠟雕→橡皮抽出空氣同時灌蠟於內模型→取出蠟件→蠟件種成蠟樹→蠟樹置於石膏罐內→灌石膏後靜置→加熱石膏罐脫蠟→注入黃金於石膏罐內模型→去除石膏→取出黃金飾品樹→烤火→剪下飾品並修飾→拋光→完成金飾(詳見下面動態說明)
 

 

 

作者簡介:                                                                                          
「三餘書店」團隊成員。《海埔十七番地:高雄大舞台戲院》作者。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