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時行] 延續--咖啡豆麻袋的時尚升級設計(upcycling fashion)
文字:蕭芷倩
攝影:蕭芷倩
 
 
多少時候,整理東西的時刻,是一場和記憶小型的離別會?第一次約會的洋裝、小孩第一天上學戴的帽子?過了幾年後,也許這些東西都得進入舊衣回收箱,但內心不由得有一股「好有意義,只是用不到了」這樣的念頭,延續因過時而無用的物品,透過設計再造價值,不僅減少丟棄,更能挑戰設計的極限。
 
(咖啡豆麻袋帽成品)
 
(咖啡豆麻袋帽成品)
 
去年四月底時,高雄舉辦了第二屆大港盃咖啡烘培比賽,參賽者對咖啡氣味的錙珠比較,幾乎已把咖啡烘焙當成藝術品雕琢,每款咖啡的產地和品種,自然堆疊出不同的風味,從每個咖啡原豆的麻布袋就可約略分辯出咖啡豆各自的個性。當然,咖啡袋的特色和設計也成了咖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不過大家知道嗎?多數的咖啡袋,縱使覺得有特色,但因為不知道怎麼運用,而選擇丟棄。每每丟棄,自然都會有一股「好像可做點什麼」的念頭。
 
殘舊的外表是經驗和時光累積而來的紀念品,不管是人還是物品,都是新穎無法取代的。因此,愈來愈密集的高齡化社會,除了思考長照和年金議題之外,也應同時考量再造人生的創意。
 
(許燕珠阿姨打版裁製咖啡豆麻袋帽)
 
高雄苓雅區是全高雄市高齡化最高的地方,這群人不論體力和社會經驗都是屬一屬二,而且普遍都有家庭裁縫的一技之長,雖然眼力不太行了,但許多仍寶刀未老,家庭裁縫一直是台灣特有的產業,早期為了貼補家用而來的技術,現在普遍日子好過了,這項純樸美好的技術,可轉為當今時尚不可或缺的專業裁縫。
 
透過吳益政市議員的貨櫃平台,連結咖啡豆廠商,提供許多花色的咖啡豆袋,和R7創藝所在的紡拓會合作,打樣紳士帽和小偷帽板型;讓每個物件的剩餘,不只是剩餘,而是再造價值的高峰。雖然製作帽子的技術難度很高,但工作坊的阿姨們不斷試作,和打板師父不斷地調整板型,找到最適合的製作方法,逐步完成以咖啡豆袋為主的帽子配件。
 
(許燕珠阿姨縫製咖啡豆麻袋帽)
 
工作坊中,裁縫師許燕珠阿姨,年紀約略七十歲,二十多年前,丈夫因病過世,獨立扶養三個孩子長大,各個成就非凡,子孫滿堂;許阿姨曾當過高雄一間知名日本料理的店長,更擅長包餃子,退休後練得一手精湛的毛筆字,閒不下來的許阿姨,平日在家顧孫子之外,同時還是社區的鄰長,生活可謂非常的充實,是位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長者。透過三月份在吳益政貨櫃服務處舉辦的夢想社區嘉年華會活動,重啟裁縫的熱忱;在我們的邀請下,一起投入咖啡帽的製作,許阿姨雖然已是不惑之年,但工作一絲不苟的精神和待人圓滑和充滿智慧的人生哲學,真是受益良多;猶如高年級實習生的電影情節。
 
 
我們都知道這個社會的問題愈來愈多,在氣候不斷地威脅之下,北極冰山不斷地溶化,種種的現象,有時候感到傍偟和無奈;透過身邊事物的體會,藉由資源整合和創意,在悶市中找到出路;咖啡豆袋帽只是個起點,未來將會不斷地整合長輩的才能,以及諸多看似無用的材料,發展有意義的創意製作。

(許燕珠阿姨與專業工作者討論帽子的打版問題)
 

(咖啡豆麻袋帽成品擺攤販售)

(民眾戴咖啡豆麻袋帽)



作者簡介:蕭芷倩
文藻外語學院德文系畢,畢業後擔任市議員吳益政助理十餘年,平日協助民眾陳情服務以及開議期間的議事整理,喜愛藝術文化及結交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