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好姨說,她看著不少客人從小學生,吃到自己的小孩上小學,每逢佳節返鄉就會回來看她,或是帶個伴手禮。我常覺得,一個地方特殊的飲食文化,就是當地居民的集體記憶,即便月好姨一直強調『我們做這個真的沒什麼厲害啦!』但她炊的粿,也一路陪伴客人品嚐著人生百味。
【本集提要】
好不容易放暑假了,挩窗跑到廟口的廣場,竟然一個玩伴都沒。
失望的挩窗爬到石獅子背上等,打開耳朵,聽到吹直笛的聲音。
他循著聲音,曲曲折折來到龍眼樹下的紅磚房,發現同齡孩子!
挩窗斗膽敲門拜訪,打開綠紗門,也打開了一段曲折的故事⋯⋯
高雄因應大型賽事而興建的體育場館,還有1986年迎接區運會的中正體育場、技擊館等,以及2009 年迎接世界運動會的世運主場館(國家體育場)、高雄巨蛋,顯示高雄以建設運動場館作為帶動城市再發展的策略。由今昔場館興建的位置與順序,隱約透露出高雄市區成長之走向,更能稍稍窺探不同主政者對於城市運動場的想像,十分耐人尋味。
這樣的連結讓詩人寫詩,讓主婦知道垃圾車將近,讓小孩察覺父母返家,或是鄰居有貓發情。聲音即是事件在城市中四處發生,傳入室內也是城市聲音的其中一個面向,這些聲音皆是不請自來的,畢竟從我們長時間所在的生活空間位置去聽,就能容易的分辨哪些聲音是來自窗外週邊的環境,我們不用親眼看見,就常能從這些恆常響著的聲音來掌握自己的所在,雨果詩作中的聲音也屬於這一類,另一些聲音連結著不特定時間出現的事件,並非鄰近區域原有的,這類聲音擾動甚至破壞了我們習以為常的聽覺慣性,有時帶來驚喜或驚嚇,甚至聽覺上的困擾,但這預料之外的種種聲音變化,也算是日常生活的醍醐味。
入夜了,早已搬離的客運總站如今變成連鎖美妝店,旁邊的一角也變成連鎖鞋店。在這個講究大品牌、傳統式微的年代,鳳山大書店依然屹立不搖,成為鳳山地區眾人的書店。五臟俱全的販賣品項,加上溫暖的人情味,什麼都汰舊換新的時刻,唯有那盞招牌持續在鳳山街上亮起美麗的螢光,成為守護愛書人的另一個家。
閱讀文本,可以豐富精神。閱讀自己的身體,可以讓每天與未來的人生更愉快。有愉快的身體容器,才能裝載更豐富的精神與靈性。三餘日後將持續關心、報導、討論這樣的話題。
Marco:「班上有一位肌無力患者,原本一天要吃八顆藥。來上課後,身體開始改變,醫生也覺得差很多,藥的劑量調降,變成吃四顆。來這邊可以跟大家一起運動,身體又變好,心情開心。還當我們班的班長。」
不只子女,就連健身房中的其他學員,看到銀髮族班,都會覺得年紀大了,不要做這樣的動作。Marco:「我覺得這樣的觀念要慢慢去導正。肌肉是可以透過訓練去強化,你如果不去動它,他不會愈來愈厲害,會隨著年齡愈來愈下降,運動能力愈來愈退化。反而用適當的重量去刺激肌肉,他會愈來愈強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