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讀書會】 談性說愛-《我才不是女性主義者:一部女性主義宣言》

當女性主義成為一種自我行銷,只是「生活風格」而不是「政治目標」,究竟這社會還需要怎樣的女性主義?
作者傑莎.克里斯賓在這本書中主張,當代的「普世女性價值」世有問題的,因為這會使女性主義變得「無害」。女性主義從原本要打破父權體制的宏觀目標,變成只關注自我的微觀經驗。

本書作者以辛辣的言詞,帶讀者重新探索女性主義的初衷,對當代的女性主義文化提出質疑與論證。

開放報名中!

766
詳細閱讀 【線上讀書會】 談性說愛-《我才不是女性主義者:一部女性主義宣言》

【講座】以音樂讀詩.詩歌滾起來:《你的身體》葉青 x 南西肯恩x楊佳嫻

「一首詩歌,是不是可以改變世界? 」

《滾動的詩》是一個以詩為本的音樂紀實影片,我們將紀錄由 15 組台灣獨立音樂人,以詩入歌的創作,將台灣 1920 年代到2020中的15首現代詩化為音樂,以15集抒情的影像紀實呈現當代文化,以音樂帶我們讀詩,也讀出跨世代的對話框。

三餘場次特別邀請到南西肯恩、楊佳嫻,改編的作品則是已逝詩人葉青《你的身體》,音樂與文學將會蹦出怎樣的火花,歡迎至現場交流!

報名已額滿!

1539
詳細閱讀 【講座】以音樂讀詩.詩歌滾起來:《你的身體》葉青 x 南西肯恩x楊佳嫻

【講座】高妍《綠之歌》新書分享暨簽名會

本場報名已額滿,感謝支持。

報名已額滿!

1918
詳細閱讀 【講座】高妍《綠之歌》新書分享暨簽名會

【講座】邱顯洵《原來:屈原、關公、媽祖,都不是中國人》新書分享

漫畫家邱顯洵以嘲諷的畫筆,犀利的解讀,揭去許多關於中國的外包裝,從「中國眼中」、「台灣眼中」、「世界眼中」和「未來眼中」四個角度描述他所理解的「真實的中國」。

835
詳細閱讀 【講座】邱顯洵《原來:屈原、關公、媽祖,都不是中國人》新書分享

【講座】植物仿生學——氣味設計與情緒療癒

5/31更新:本活動目前已額滿,若有讀者取消,會不定時開放名額,造成不便,敬請見諒,謝謝!

報名已額滿!

1346
詳細閱讀 【講座】植物仿生學——氣味設計與情緒療癒

【講座】千年後的交會,美麗,但致命 —— 懷觀《劍魂如初》創作歷程分享暨AR劇場展示

在我們的世界裡,還有另一個世界?青銅古兵器化形成人,隱藏身分生活在人類社會。而現在,他們不只躍然於小說文字,更透過AR劇場呈現在你我面前。就讓《劍魂如初》作者懷觀告訴你他們的故事,以及,這個奇幻世界如何建構。

1326
詳細閱讀 【講座】千年後的交會,美麗,但致命 —— 懷觀《劍魂如初》創作歷程分享暨AR劇場展示

【展售會與紀錄片座談】Chimmuwa 手織品 高雄快閃店

來自泰緬邊境的 Chimmuwa 手織品 18 歲了!即將邁入新階段的 Chimmuwa 手織品,今年首先透過北高 2 場快閃店與大家相見,包括難得的出清回饋、精彩的手作與紀錄片座談、以及 2022 新計畫分享,無論你是老朋友還是新朋友,都別錯過了~

608
詳細閱讀 【展售會與紀錄片座談】Chimmuwa 手織品 高雄快閃店

【走讀】《2022臺灣文學巡禮》Part4 山海之間—原住民文學思路在台灣

臺灣文學巡禮今年邁入第十年,活動本著推廣書寫和閱讀的初衷,十年來的文學課堂漫漫延伸至整座島嶼,讓上萬名讀者受惠於文學況味與大地煙景,悠然暢寄,書香滿胸。

這是今年第四場活動,以島內行旅,南道的鳥托邦書房的對話,希望透過文字和語言豐富不同族群的人文精神,延著臺199線而行,綜觀「山-海之間的文化」。

我們將文學結合原民風俗、社會議題、環境美學、飲食文化,讓跨領域的藝文邂逅穿越時空,乘載文學的想像與批判,激盪出感性與理性及其創造力!

這是一場移動的盛宴,邀請您加入我們:在地的文學踏查,我們正在履行的路上。

開放報名中!

1909
詳細閱讀 【走讀】《2022臺灣文學巡禮》Part4 山海之間—原住民文學思路在台灣

【新書分享會】郭彥仁/郭熊《走進布農的山》

中央山脈海拔二千多公尺的迷霧森林中,若你找一個地方坐下——
五秒鐘,你會發現眼前都是綠色黃色與泥土的顏色。
五分鐘,你可能會漸漸發現,剛剛看起來都是一樣的綠色,其實是整片絢爛但色階各異的綠。有新芽般的嫩綠,也有豪邁地讓陽光穿透欣欣向榮的鮮綠,還有沉穩的深綠、帶黃的蔥綠、滄桑的墨綠。
五小時,除了不同的顏色,你會開始發現,看似靜止不動的森林在這五小時內有各種風吹草動,生機盎然。
如果是五天、五年、十年都在同一個地方,你會發現些什麼呢?

這本書,就在說這樣的一件事情,一個熱愛自然的人,從2008年開始跟著一群布農族長者,在一座森林裡探索、生活的故事。

開放報名中!

1395
詳細閱讀 【新書分享會】郭彥仁/郭熊《走進布農的山》

【講座】光明的反思:光環境主題座談

本場座談邀請「台灣光環境獎」評審委員吳瑪悧擔任主持,並由2019、2021光環境獎二位得主進行分享交流。台灣暗空協會理事長林正修近年來與地方政府合作,積極推動暗空公園計畫,以「暗空」的思維重新思考光與環境永續的關係;瓦豆製作創意總監江佶洋則透過參與老屋、古蹟燈光設計的案例,從「有燈就有人」出發,分享光所帶來的文化保存契機。透過環境、文化不同面向的討論與對話,激盪更多「光環境」的思考與想像。

開放報名中!

1625
詳細閱讀 【講座】光明的反思:光環境主題座談

【講座】《雄好呷》:尋找高雄的絕味之路

Netflix《絕味之路》講的是日本即將消失,或可能無後代接棒,但值得保存下來的美食。高雄小吃文化橫跨百年,來來去去的城市移民調性,讓「絕好味」的隱憂始終存在著,卻也因此讓每一次讓經典吃食下肚後,體驗滋味的過程又美又危險。

開放報名中!

943
詳細閱讀 【講座】《雄好呷》:尋找高雄的絕味之路

【講座】做⼀碗風⼟味的冰:小露吃冰淇淋

小露吃2014年創立於⾼雄旗⼭,想用⾼雄在地食材做正統義式冰淇淋,親自跑產地造訪農夫,與農民們交朋友,為了找原物料上山下海,到現場看原產地如何耕種、加工,曾經特地跑到香草原產地馬達加斯加!

開放報名中!

1305
詳細閱讀 【講座】做⼀碗風⼟味的冰:小露吃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