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昀諭
攝影:黃昱升
從六龜客運總站《池田屋》走出來,迎面便是一間洗石子立面的兩層樓建築,小磚飾有可愛的彩度,忍不住多看了會兒,門內走出一位笑容滿面的老爺爺,見我們好奇,用親切又帶點自豪的口吻向我們介紹:老爺爺還是小孩子的時候,他的爸爸,千辛萬苦把沉重的石塊與建材運到六龜,好不容易蓋成這棟在當時很不簡單的建物,而老爺爺今年,85歲了。
沿路慢慢行,貓在欄杆後的院落安憩,老人家聚在簷下談天,背後一批剛從客運站走出來的學生活力充沛的笑鬧著,磚造、木造、石砌的房屋一棟棟經過。聽說,這是個「凍齡」的地區,幾十年前,幾十年後,街貌未甚改,居者也守著同一份職業、同一個角色。「把一生篤定地交給一片土地」的生活方式,現在難以想像,但在六龜這個老街廓,卻是日常。
走到《太和堂藥房》,是與方才老爺爺家風格相似的洗石子立面建築,由兩間兩層樓的店面構成,堅定中有溫潤,低調中帶質感。以建築角度來說明,這是用上鋼筋混凝土的加強磚造建物,在當時很不得了;以人生角度來說,眼前的老屋,彷彿在告訴我們:當初,房子的主人,是如何將沉沉的建材,運至因採樟、伐木產業而熱鬧繁華的這片土地上,也將人生,穩穩地紮在這裡。
故事,就從中藥的香氣裡開始。
把沉沉的建材運來,穩穩的裝入人生
《太和堂藥房》的故事,可以從鄧家第19世孫鄧秀海開始說起,祖籍「廣東省惠州府陸豐縣下砂鄉戴雲嶺」,藥房目前的當家媳婦美月阿姨,翻出老資料指著一排清楚記載的文字。年少學習中醫的鄧秀海,在苗栗頭份街開設了《太和堂藥房》,是家族史中至今能尋到的最早的藥房名字由來。
鄧秀海生有四子,長子鄧德志又有三子,老大鄧耀生,就是美月阿姨的公公,在六龜開設《太和堂藥房》;老二習西醫,老三是台大醫學院,開枝散葉,儼然成為醫藥世家,子孫裡也不乏出版界名人。鄧耀生在六龜當地,更捐資贈地、蓋學校又蓋衛生所,以中藥房照料六龜人的身子,也將人生的重量,交付六龜。
老藥房的傳家寶
「那時候這條街好熱鬧,藥房生意很好,每天都有好多人來抓藥。」1975年嫁到六龜,中藥房的美月阿姨,也是這樣數十年如一日的過著。生養了好幾個孩子,看著公公經營中藥房,孩子大了,她就在公公身邊學著,一本字跡娟秀中有力道的中藥秘笈,是她從公公那謄寫來的,公公那本,是學醫的公公的父親傳下來的。中藥世家,彷彿都會有這麼一本代代相傳的寶物,再因應家族專業與土地風俗,變化出家傳獨門配方。六龜太和堂的這本一翻開,肥胖、皮蛇、牙痛、小孩受驚、肝病,各種病症,都能找到對應的中藥方。
地方老中藥房的老藥罐,老藥櫃,也裝著在地人的成長記憶:以黃連等中藥研製而成、專治嘴巴破洞與喉嚨痛的「青藥粉」,含一匙,慢慢化入喉頭,涼涼的,許多六龜小孩都吃過,美月阿姨說這是太和堂藥房的「傳家寶」;還有小嬰兒可吃的「八寶粉」;老人家服用的「八仙長壽藥方」,說是「八」,但其實藥材數下來,零零總總,早有十餘項。一本簿子,從呱呱墜地開始,參與居民的一生。醫學不發達的古早社會,還沒有健保的年代,一間屹立在街道裡的中藥房,是養身,也是安心。
牽手裡,伴手禮
藥房裡還有好多老時光,老磨藥器得用腳踩,靠膝蓋的力量輾壓藥材;老秤陀還有專屬的收藏盒;以人工轉動的老時鐘,對好時刻,報時的鐘聲依舊沉著悠遠;老器具的年歲動輒百年,在阿姨的眼裡,都是尋常,但在我們眼裡,就伴隨著一連串驚喜的哇哇叫,開始挖寶。
來到老中藥房,必得挖到的寶,當然就是中藥材。天氣襖熱,美月阿姨才剛煮好一鍋開脾健胃的四神湯,香氣溫潤,口感醇實,立刻想按方子購買藥材回家煮。方才還熱情好客的阿姨,在使用秤陀時變得專注慎重,徐徐分妥蓮子、山藥、芡實等藥材,攤在一張一張的彩紙上,手指若蝴蝶款款紛飛,包裹得嚴實而美麗。彩紙還是阿姨的先生特別去找的,說紙漂亮,客人看著心情也好,談起這一段往事時,阿姨認真的神情又恢復成盈盈笑臉。
還想聽妳的故事:香氣裡的愛
「那些年,你吃過的中藥們」如果這是一本書的名字,那書裡頭,大約會有許多人的長的很像的故事。
巷子口的四神湯;媽媽從左右鄰居那探聽來的「聽說誰誰家孩子喝了一暑假就長了十幾公分」、但實在苦到想讓人放棄長高的轉骨湯藥方;彷彿變成女孩專屬,常常與大雞腿一起燉得熱騰騰、軟嫩嫩的四物湯;在人生與人蔘一樣被高壓炮製得乾乾黃黃的考生時期,總會與一杯煨好的洋蔘茶一起挑燈夜戰;工作得夙夜匪懈時,在電鍋裡等待著夜歸人的八珍補湯;變成大人後,悶燒罐裡自己照顧自己的黃耆枸杞紅棗茶。每一種香氣,都是一種安安靜靜、溫溫醇醇、希望你一切都好的愛。
美月阿姨與中藥行,一定還有很多故事,那些與顏色、溫度、香氣、湯品、燉出湯品的人、喝下湯品的人的人生階段,有關的六龜故事。
記下在意的人所需要的呵護關懷,前往太和堂詢問藥材,看著美月阿姨的巧手包裝出一份份彩紙藥包,下次,試試這個過程吧!
走出藥房後,不只像是從六龜帶走伴手禮,還同時把祝福、關心、故事、一片土地的脈絡人情,放進手裡,也把自己的故事,留在老中藥行的香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