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與暗的故事》是一本短篇小說集,由十七位美國當代小說作家寫成十七篇懸疑小品,這些文學大師在這本書裡都有一枚創作基石,是由美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畫家之一愛德華.霍普,所做的油彩繪畫,小說創作者們從這本書的主編,也是美國推理小說名家 — 勞倫斯.卜洛克,精心挑選的畫作中各自取用一幅心有所屬的靈感湯底。
這本書是今年春天臉譜出版社所發行的主題短篇小說,若是當時在書店裡的新書秀面區,人們會很難沒看見它美麗的裝幀,被它所吸引,封面是霍普的畫作〈New York Movie,1939.〉和優秀的排版與印刷,這幅畫也是在書裡我很喜歡的一篇小說〈放映師〉的前導畫作,如果不能馬上會意收束故事集的主題究竟是什麼,英文副標題 “stories inspired by the paintings of Edward Hopper.” ,其實在還沒打開書之前也已經告訴我們。
卜洛克在前言裡說,這本書從企劃發想、發收稿件進行編輯到最後得以順利發行,最大的信念便是霍普的繪畫魅力,他並不完全熟識這些優秀的寫作者,而這些成書的要素裡必須的信任,倚靠著霍普的繪畫,老套的說,神奇的搭起了橋樑。
我對霍普的畫很有印象,印象裡它常被用在各種商業廣告和雜誌當中。他的畫作通常被指認是一幅畫當中有強烈的明和暗構成銳邊,勾勒出都會生活的形色,和總是耐人尋味的故事感,像是影像連播中突然按下停格鍵的一個被截取的畫面。看霍普的畫時我總是感到特別焦慮,很想知道過去發生了什麼事,如果有下一個畫面那又是什麼即將發生。
我喜歡書的名字,就像霍普的畫一樣,光與暗,陽與陰,以這樣的方式我們才可以拼貼出完整的世界的模樣。小說裡的文字也是,故事裡簡單一點有幾個好人有幾個壞人,複雜一點可以有一個好人的裡面有好人也有壞人,一個壞人的裡面有好人也有壞人,層層堆疊步步進逼。
我常被故事無言的結局安靜的驚嚇,然後可以想著很久。羅柏.歐林.巴特勒的〈藍色的夜〉短篇裡使用了十七世紀義大利默劇裡的常備角色元素,有著大紅嘴唇上揚但其實懷有巨大悲傷的小丑皮侯(pierrot),輕聲訴說了一個悲劇裡傾軋著另外一個悲劇。過去父親徒手殺死了母親,如同皮侯殺死女人哥倫嬪這個經典劇碼,像是神秘原始的宿命一樣,小說的第一人稱「我」殺死了愛人索蘭姬,畫面上桌邊的小丑皮侯目睹也監視指令了一切,脫下了浮誇面具,底下是一張更令人恐懼、扭曲可怖的臉,「我」只留下了一句話:「父親,我們到底做了什麼?」故事嘎然而止。
喬.藍斯代爾的〈放映師〉也是個讓我感到巨大無邊的寂寞的故事之一。故事最後主角的自白:「我喜歡我的工作。我喜歡當放映師。一個人獨自待在樓上的放映間裡頭,大半的時間我都覺得自己過得蠻自在的。不過不瞞你說,有時候,我確實有點兒孤單。」比父親扮演得更像是好父親的好友伯特在為主角清理(就像電影終極追殺令裡里昂和瑪蒂達說他的工作是“clean”一樣)對生活帶來威脅的壞人以後,他們徹底的告別,沒想到還能更徹底的是,不久之後伯特和伯特的妻子便被殺死了,然而主角想要保護的女孩莎莉,其實一點兒都沒有被影響分毫。故事在輕與重之間旋轉,緣起緣滅都令人窒息。
「她許久許久都不曾撒謊,然而現在她卻開始事事撒謊。因為她已經慢慢發現到,撒謊是她唯一可以找到真相的方法。」
— 〈靜物一九三一〉,克莉絲.內斯考特
《光與暗的故事》裡頭虛構的故事對我而言好像也是,一種找到人類生活真相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