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餘選書】《工程之書》

【三餘選書】《工程之書》
這本書,書名與排版看起來中規中矩(意即:無聊),但開始翻看一篇後,會想再看下一篇。每篇文字不超過一千字,一篇講一個人類歷史上的發明,以「工程」的觀點來挑選與介紹。是一本很輕易進入,讀完會覺得有趣的科普書。
 
作者認為人類第一個「工程」是西元前3萬年的弓箭。弓箭不只是一樣工具,它把能量儲存起來,再把能量釋放,這是工程的雛形,更啟發後來的「拋石器」等工程技術發明。且至今人類還在使用(運動競技)。
 
書的排序,從最早的工程(弓箭),一直到近日及未來的預測。好看的原因,應該是作者自身的工程師之眼,可以挑出一般人平常沒有想到要去注意的工程面向,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比如131頁「機艙增壓服務」,發明飛機的故事,大家可能不陌生。今日我們可以輕易地飛到許多地方,除了飛機以外,更重要的是不同領域的工程師開發出機艙增壓服務,所以我們非在高空,搭乘長途飛機,就不會又冷,還要戴氧氣罩(大家回想一下看早期戰爭片,空軍飛行員總需要穿厚重外套,戴氧氣罩)。
 
如果沒有微波爐,我們現在就無法在便利商店享受到立即的熱食。微波爐(113頁),是工程師波西.史賓賽,在1945年發明。當時他在靠近雷達設備的地方工作,發現口袋中的巧克力融化,似乎是雷達的發射的微波所致。後來用此原理打造了微波爐,剛開始造假昂貴。經過不同人的努力,就演進成現在普及的家電之一。
 
講到雷達,這也是至今仍廣泛應用在軍事國防,以及日常生活,像是無人自駕車的重要工程發明。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面對敵人的空軍,只能用聽的來得知軍機是不是近了。1940年雷達技術被發明,二戰時就立刻用在戰場上。此後,人類的感官,除了眼耳鼻舌以外,又多了一項:雷達(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
 
關於人類登月,包括太空船與登月小艇,作者有分篇介紹。不過比較特別是針對登月任務失敗的「阿波羅13號」(159頁),也有一篇介紹。因為這是在地球上的工程師團隊,運用工程技術、精密計算、遠端通訊指揮的團隊合作,讓太空人在失去供氧的指揮艙等問題下,可以平安返回地球。看完這篇介紹,讓人想再看一次電影《阿波羅13號》,感受解決問題的工程師觀點。
 
國人經常到日本遊旅。去京阪神一帶一定會降落的「關西國際機場」(216頁),是工程師群面對地狹人潮,機場腹地與飛機噪音等等問題,所想出的可行精密方案。如何在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填海造陸,建造平穩的機場?如何讓人工島穩定不移動?加上配套的聯外鐵路與公路等建設,這個大膽計畫裡面,有著無數待解決的問題,也一一被解決。才有今日方便舒適的國際機場。
 
書中除了這些有形具體的工程,還有介紹許多包括像網際網路、GPS全球定位系統、生物科技等等工程故事。還有現今流行的四螺旋槳空拍機等等科技。看完後,會對於生活周遭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物件與科技,有著更多想像與感受。認識歷史,是為了思考未來。從弓箭的發明一直到現在的智慧型手機,現今生活的困擾,像是洪水、能源、人工智慧等問題,從工程(師)的眼光,也將會有兼顧環境與文明的解決之道。
 
書中有篇介紹「人力直升機」(254頁),2012年發明成功。不禁想起周星馳的電影《鹿鼎大帝》(1996年),裡面大內密探零零發的人力直升機橋段,原來在工程上是可以成真的。
 
想像力是工程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