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餘選書】街屋台灣:100間街屋,100種看見台灣的方式

【夜餘選書】街屋台灣:100間街屋,100種看見台灣的方式
文/盧宥臻
 
 
「咀嚼最道地的庶民味,讀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故事。」
  
這本台灣街屋系列原先只是作者鄭開翔的一個計畫,無心插柳成為碩士畢業創作,甚至出版成書。從南到中、由北到東、甚至離島,總共一百間街屋,以圖文並列的方式呈現給讀者。
  
所謂真正的「美」是什麼呢?乾淨、整齊、統一?許多人常舉日本的城市為例子,而相對之下,台灣自己的美學素養似乎有待加強?
  
街道上誇張凌亂的招牌、加蓋鐵皮屋上的塑膠浪板補丁、雜亂的電線與違建充斥... ...然而這樣具有生活感的街景對大家來說是最熟悉不過的,如此複雜多重的元素,也正是我們獨一無二的的「台灣味」。
  
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很好奇,自己會有幾分之幾的巧合,路過或者經過的老屋,出現在這本書裡。結果看到了:花蓮鐵道商圈附近的香人拉麵、台南衛民街上的雙燕美容院、屏東青島街的眷村、台東霍爾的移動城堡等等。
  
故事發生的場地也許不在這些屋子裡,但似曾相似的景色總能引起共鳴。彷彿可以看見孩提時代那個小小的自己,坐上洗衣板,一個五十元銅板,西瓜皮造型,飄散在空氣中的痱子粉、又或者是無論在哪裡,都會有那麼一棵大樹,底下聚集些小吃攤販,旁邊立著簡陋的手寫木牌菜單... ... 就這樣掉進時光的隧道中。
  
作者說,許多老屋常常在畫畫後不久就遭到拆除了,然他並未使用太過尖銳批判的角度去陳述,而是以寬容的態度表示,如果能夠多一點溫柔,很多事情的結果會不同。
  
我特別喜歡在書的最前面列出了台灣常見的建築特色,像是:屋舍頂樓的不鏽鋼水塔、復古且造型多樣的鐵窗花、因應多雨環境衍伸出來的騎樓文化等等,令人會心一笑。書的最後面,則是以插畫的方式介紹隨身攜帶的畫具,以及使用的偏好和習慣,創作時的步驟。
  
另外,他也蒐集了許多有趣的例子,比方說:忍不住遐想翩翩的「俏護士の店」,其實是貨真價實販售護理師制服和相關用品的店家、從天而降的巨大浮誇手指則是一間美甲店... ...
  
有的時候不妨試著以步行的方式去認識你所以為的熟悉的鄉鎮和城市,相信會有許多出乎意料的驚喜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