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書薦]蔡志浩推薦—黃智偉的《省道台一線的故事》

[時光書薦]蔡志浩推薦—黃智偉的《省道台一線的故事》
文字:蔡志浩
 
◎「三餘」原指夜晚、雨天、冬天這三個閒餘適合讀書的時間。請問你的新三餘時間?
 
我是個跨非常多專業領域與工作場域的人。工作型態持續改變,經過學習轉化,豐富生活體驗。生活型態持續改變,經過學習轉化,成為新的專業能力。我給自己的訓練一直都是工作、生活與學習三位一體。
 
「學習」扮演工作與生活間的轉化角色。學習始於觀察,不論工作或生活。觀察產生好奇,開始問「為什麼」。而這會觸發對現象脈絡的探索,進而找到相關領域的連結。然後進入閱讀階段。
 
第一個閱讀時間與空間是在高鐵上。我住高雄,但平均每週搭高鐵往返台北至少三次。高鐵上的空間,以及時間,正是工作與學習的交界。有時我會帶本書在背包裡,一趟來回的時間就讀完了。
 
第二個閱讀時間與空間是平日的咖啡館。顧問工作沒有一般上下班的工作規律。有時週末也得工作,但也因此有時週間反而有些空檔。我偶而會帶個一兩本書找家咖啡館待著,邊讀邊想。工作或生活的都有。
 
第三個閱讀時間與空間是平日的圖書館。可能是一整個下午,連續幾天。我經常必須在短時間進入新領域,圖書館是最好的解決方案。我會密集大量閱讀目標領域的教科書與專業著作。邊讀邊作筆記邊跟自己的觀察與過去的經驗關聯起來。
 

◎想推薦什麼書給讀者?
黃智偉的《省道台一線的故事》
 
 
《省道台一線的故事》描述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古道,台一線,三百年來的變化。不只是公路建設的,更包括地理、生活、社會、政治與文化的脈絡。讀這本書,你會重新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也會重新認識自己。
 
台一線聯繫了台灣西部從南到北無數的城鄉市鎮,我們的父母與祖父母那一輩總有說不完的往事在這條公路上發生。但是從南到北,我們把這條公路弄得又髒又亂。沒有人對腳下或輪下的這條公路有任何的感情。
 
台灣多山多川多天災,公路建設一直都極為困難。多山,尚可花時間越過或繞過。溪流湍急,分流眾多,河道多變,是更艱難的阻礙。即使驢、騾、馬這類自古以來常用於交通的動物,來到台灣也無法適應。
 
直到一九五三年西螺大橋通車,台灣才有第一條縱貫南北的公路,也就是台一線。一九七八年,國道一號全線通車。台灣在汽車開始普及的同時直接進入了高速公路的時代,人們很快忘了台一線這條母親路。
 
台灣的多山多川多災直到今天仍是公路的挑戰。颱風豪雨一來,路就坍了。就算無風無雨路不坍,風險也高。景點都在山上,公路旅遊就得往山上開。太多交通意外發生在山路了。
 
台一線之於台灣,就像 66 號公路之於美國。美國的 66 號公路也曾在州際公路普及之後面臨被遺忘的命運。但是美國也從二十年前開始有系統地保留這條公路的歷史與文化痕跡。我們也該為台一線做些事。
 

選書人簡介:蔡志浩
 
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長,台灣應用心理學會理事,悠識數位創新策略總監。出身學界,學術訓練相當跨領域。主要專長為認知科學、認知心理、閱讀心理、教育心理、語言學、自然語言處理、人因工程、實驗設計、眼動追蹤與電腦模擬。
 
來到業界後,以多樣的專長建構的對人與脈絡的全貌觀協助企業進行市場與消費者研究,以及使用者經驗研究與設計。同時也繼續跨領域。合作過的產業類型包括但不限於:資訊、餐飲、建築、運輸、石化、媒體、圖書、行銷、流通、紡織、金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