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一張老照片看高雄圖書館的故事

[時光]一張老照片看高雄圖書館的故事
文字:陳坤毅
照片:高雄市歷史博物館提供
 
 
 
這張老照片可以看到一棟戰後剛蓋完不久的建築,是由陳瑞霖建築師設計的高雄市立圖書館,充滿現代主義風格的簡潔量體,立面的衛塔與入口上方簡化的古典柱式,卻帶有些許歷史主義之表情。這棟可愛的建築尚存,2003年整修後成為今天的高雄文學館,見證高雄圖書館的發展脈絡。
 
近代圖書館的興起,源自於文藝復興時期以來對於人文學的重視,接續啟蒙運動時期,公共圖書館的倡建,將學術啟蒙的成果推及大眾,知識普及更促進了民主思潮的發展。隨著科技進步,雖然現今人們閱讀與查找資料的習慣不若以往,但應該鮮少見沒去圖書館翻過書的人,顯示此一人類文明產物仍無可取代。
 
圖書館事業的概念,在日本時代被引入台灣,先有團體或私人經營「文庫」,而後有較多官立的圖書館。1910年代正值蓬勃發展的高雄,地方人士有感文化設施的缺乏,由內地人組合倡立文庫協贊會,在組合會員每月捐款支持下,1916年「打狗文庫」誕生於打狗公館內,屬於財團法人打狗公會的附屬事業。四年後高雄設州,將打狗公館修繕後作為州廳廳舍,礙於空間有限,只能將文庫遷出,期間曾轉由高雄俱樂部短暫經營,直到1925年寄附予市役所後,才正式成為高雄市立圖書館。
 
1927年圖書館又再次搬遷,使用武德殿旁的第一幼稚園舊舍,1931年高雄州政府移入新廳舍後,舊州廳改作公會堂使用,圖書館才遷回公會堂一樓,暫時結束到處流離搬遷的窘態。彼時的高雄地區除了市立圖書館,在岡山郡、旗山郡、鳳山郡及左營庄等地亦設有街庄級圖書館。
 
二戰時期,圖書館亦遭到轟炸波及,戰後先在附近暫租空間使用,稱民眾教育館,數年後再遷至中正四路,改名為「中山圖書館」。1951年開始籌設新的市立圖書館,館址選在今中央公園西北側,1954年落成開館,可以說是戰後高雄市的第一個大工程。除了書籍借閱外,還有不少講座、畫展、科展等活動在館內舉辦,可說是高雄戰後初期重要的藝文據點。而圖書館東側,則有1963年國際扶輪社籌建「兒童圖書館」,希望能普及兒童教育,完工後捐贈給市政府營運。
 
當時整個城市就這麼一座市立圖書館,服務著求知若渴的市民們,直到1970年代才見於左營、鼓山、旗津、楠梓四個分館的設置。爾後高雄升格成為直轄市,加以中央的文化建設計畫,逐年在每一個行政區興建圖書分館,另外由於總館空間不敷使用,因而興建新館舍,舊館則改為第二總館。如今縣市合併改制後,共有60座圖書館散佈在各個行政區內,亞洲新灣區的新總館也相繼落成,比起過往,市民在圖書設施的利用上更加便利。
 
身為高雄圖書館中的元老級場館,舊總館象徵文化建設的里程碑,屹立在城市中已超過一甲子,文學館的新生,依然肩負著傳承文化的重任。若有機會造訪,不妨向這位圖書館爺爺行個禮,順便遙想一下當年人們是如何在這稍嫌狹小的館舍裡,孕育著寬廣無垠的知識天地。
 


 
作者簡介:陳坤毅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理事,從小就開始關注家鄉的一景一物,持續努力記錄這塊土地上面臨消逝的記憶,並捍衛著在地的歷史文化。著有《建構繁榮城市的巧手-蕭佛助的建築物語》、《藝之鑿鑿—木雕國寶葉經義》等書。
https://www.facebook.com/KCStudio.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