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餘書店x台灣福興】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三餘書店x台灣福興】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文:戴綺儀(三餘文化)
 
標題來自陳珊妮的歌〈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用三個詞 描述一下你現在的生活」
他想了很久 面對未來一切毫無把握
原來生活不過是 停下來就傾倒的單車
帶走了他最愛的創作歌手
這才看懂
「慢性的無力感」是什麼
 
慢性無力感,就像在後宮裡被下毒,毒性每日滲透但難以察覺,經久傷身。現代人常見的困擾,自律神經失調、失眠、焦慮⋯⋯或許也未被命名,而是一種「慢性的無力」。⁣
近年在台灣廣受歡迎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從第一章「我感覺不太好」開始,分享蛤蟆先生處理無力感、不好感覺的過程。在朋友們老獾、河鼠、鼴鼠的持續關切之下,點出蛤蟆「看起來確實需要幫助,而這又不是朋友能提供的(雖然這讓人感到驚訝)」這個前提,而人生在世,「狀態不好」並不丟臉。⁣
蛤蟆嘗試接近諮商資源之初,因為習慣了朋友主動來「指教」自己該怎麼做可以好起來,他在分享「自我狀態」的過程碰壁。困惑之際,蒼鷺諮商師卻說:「為諮商負責的只能是你,而不能是其他任何人。」⁣
在諮商的過程,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全然關注,開始練習重視自己的情緒,「就像很多人一樣,他從沒有用心思考、看待自己的情緒,也就很難用言語形容。」而諮商是提供一種可能性,談論我們為什麼會不自覺重複一些受苦的經驗,接受重蹈覆徹不只是個人問題,然後我們看見不同的「選擇」。這本分享覺察的書,推薦給肯定有時候會「感覺不太好」的每一個人。⁣
認真看待「情緒」,是我們的課題。⁣
學者韓炳哲在《他者的消失》描述現代社會是種「同質化」的地獄,全球化使一切事務變得「相同」:可以比較、可以交換,最終意義喪失。「人們踏遍千山,卻未總結任何經驗。人們縱覽萬物,卻未形成任何洞見。人們渴望冒險、渴望興奮,而在這冒險與興奮之中,自己卻一成不變。」難受的是,人們依然在同質化的沙漠中追求成為與眾不同的個體。⁣
⁣ 
 
 
《你,是自己的鑰匙:靈媒媽媽的心靈解答書》提到「靈魂進化」的旅程,關於:人生的最終章有沒有自己的定位與價值,有沒有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作者Ruowen Huang提倡的,並非沒來由的「愛自己」或撇除負面情緒(那不可能,也沒必要),而是鼓勵大家一點點用有意識的改變,消除社會教導我們的自我批判習慣,透過鍛鍊「靈性」——我們常說的直覺、第六感皆是靈性的——和自己對齊。⁣
⁣ 
能把我們從「同質化地獄」拯救出來的是什麼呢?或許我們終究無法脫離,至少可以在鍛鍊自身靈性的旅程,透過自我覺察意識到人生是理性跟感性正反辯證的,經歷無所謂好壞。⁣
最後推薦一本輕鬆好讀的《如果理想生活還在半路》,作者柯采岑身為忙碌的社群媒體主編,從生活節奏裡挪出了早晨瑜伽、澆花、散步、好好吃一頓台式早餐的空拍,也撐出接受自己「不足」的空間,「出了社會之後,你會需要持續面對的,就是自己永遠不夠厲害這事情。這件事,其實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也就是,你永遠都還可以學。」⁣
接受自己是一個普通人,是個有情緒、有侷限也能夠「承擔改變」的,普通而獨特的人。⁣
 
再聽一次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吧!
 
 

看本期主題好好對話,與自己、與文化、與生活更多主題選書:⁣
 
 
《我可能錯了》⁣
《出版島讀》⁣
《推力》
 
《除了病,我一無所有:致無法被任何事物療癒的你》
《鄰居的植物諮商室:聊植物,談人生,竟找到最溫柔的撫慰》
《凪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