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搖晃晃的蚵寮】06. 哥開的不是書店,是______

【搖搖晃晃的蚵寮】06. 哥開的不是書店,是______
圖文:戴綺儀(三餘文化)⁣⁣
 

三餘書店會跟蚵寮產生連結,是從書店負責人尚樺認識嘉榮開始。⁣

余嘉榮,高雄梓官赤崁人。「創辦《透南風》雜誌,同時做社區營造、田野調查、攝影寫作,想從最人性、最在地的觀點,努力書寫臺灣的風土美好。」除了以上簡介,他也是長期和三餘書店合作策劃走讀活動的文史工作者,還是催生蚵寮小搖滾的核心鄉親之一,騎哈雷在台十七的返鄉斜槓中年。⁣
(嘉榮官方(並沒有)宣傳照,本人提供)
余嘉榮與他的格瓦拉⁣
嘉榮喜歡拉丁美洲革命家切・格瓦拉,自從知道這件事,每次看到他騎哈雷登場,我的大腦自動播放程式就會播放〈Sugar Man〉背景音樂。切・格瓦拉四處帶游擊隊員進行反帝國主義的革命,嘉榮四處找社區做地方營造(以下簡稱「社造」)。⁣
從921大地震投入災後重建工作,一路從事社造至今。嘉榮舉例,比如參考日本「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的共生概念,便想要鼓勵澎湖居民去發展「里海」的藝術概念,「去說你們就是『里海』這樣子(笑)。」他開玩笑地謙虛解釋。那些口頭上被省略的,是大量體力、時間、腦汁成本的多重投入,是燃燒格瓦拉一般的核心價值而來。⁣
 
可能是文字,可能用鏡頭,有時候用行走和喝酒。嘉榮說故事的方式有很多種。
 
(第四屆蚵寮小搖滾有嘉榮的攝影及文字作品,2022/02-2022/03展於小漁滾現場及三餘書店)
 
 
因為長期從事社造,嘉榮累積不少高雄各處不為人知的地方人脈,和三餘書店合作規劃辦理了好幾系列「地方文史走讀」,有別於旅行團走景點的風格,「既然號稱是獨立書店辦的,流程我們會去跟社區討論『創意加值』跟『手作體驗』的部分」,這種耗腦、耗體力的疲憊路線,就是三餘走讀口碑好的秘密(感謝各位讀者!)
 ⁣
多年來四處在別人家鄉奔走,因為蚵寮小搖滾,嘉榮才開始在自己故鄉做社區營造,「在人家的地方做,做不好就說:『那計畫結束我們該離開了』(笑),在自己家做社造,好都不好都會被人家講,做太好,人家可能會說喔一定拿很多錢;做不好,人家可能會說喔這個人喔,他爸就是他這樣⋯⋯$@%^*(在場觀眾大笑)。」⁣⁣
 (嘉榮、尚樺、拍謝少年對談「書店與非書店:地方知識力量堀起」,2022/10/30 於高雄文學館,高雄後疫文學2.0系列講座)⁣
返鄉中年的美麗與飄丿,哀愁也是有的⁣
返鄉做社造,一路上走走停停跟蔡大哥、芷玲、劉里長等人組隊打拚。嘉榮回顧當時從老家「赤崁」開始——那一帶曾經是小鎮鬧區,後來閒置的老屋成為吸毒問題聚集地,意識到梓官吸毒問題,社工系出身的返鄉中年分析:「大人容易關了又出來,從小孩子下手比較有用,我們後來覺得這個地方不要做咖啡廳,來做學堂,小孩子的課後輔導。」這就是「港仔門工作室協會」最初雛形,嘉榮擔任執行秘書。⁣
這個海邊老屋完成了課輔、產學合作、文史走讀、蚵寮小搖滾休息室等多功能任務。尚樺說,他跟嘉榮就像地方大哥的小叮噹,大哥有什麼想法,他們就盡量去實現,「我在蚵寮學到的是海派的做法,不用擔心這麼多,先喝再說,喝完就會水到渠成。」⁣
地方的活動越辦越多,嘉榮依然一天到晚四處跑,有天蔡大哥就說:「欸你要不要開店?跑來跑去也沒賺到多少錢,辦活動也叫不到人,來這邊賣烤蚵仔跟酒啦。」這個看似斥責其實充滿愛的提議,嘉榮是有放在心裡的。⁣
 
時間咧走親像風吹 希望人生海海咱相挺過⁣
我心內的話 對你啊煞講袂出來⁣
日子咧飛無咧相等 希望你我的感情縛足絚⁣
我心內的話 對你啊煞講袂出來啊⁣
(蔡大哥叮(ㄙㄨㄟˋ)嚀(ㄋㄧㄢˋ)嘉榮的日常,攝於海邊的格瓦拉)⁣
嘉榮說,「想到之前尚樺問過我說,欸如果三餘書店想要在偏鄉做點什麼,有什麼想法?」當時他就說:開書店啊!尚樺最近似乎不管去到多郊區,都鼓勵人家開書店。至此這個開店計畫似乎已成形,嘉榮心想,「除了小學堂,還有一個地方可以讓你來,至少感覺是生活是美好的。」於是蚵寮海邊的小書舖出現了——就在海邊的格瓦拉。⁣

港邊的小書店,海邊的格瓦拉

 

「我喜歡他取這個格瓦拉,在海邊、革命、騎重機。」尚樺說,同為耕耘地方文化的中年人,彼此結盟,「也因為他過去的經歷跟分享,我在旁邊一直看著他,才覺得三餘一直做的事是對的,我也想要衝撞些什麼。」已經是一場最純的告白。

 

(社造工作者余嘉榮、三餘書店負責人鍾尚樺,照片由盧宥臻提供)⁣

 

三餘書店曾在六龜跟甜點師江舟航一起做真人圖書館,拓展小朋友對未來職涯的想像,尚樺心想,「我們只是想讓小孩看見更多的可能,不只是農夫這個選項,我們沒有要指導什麼才是對、什麼是錯。」如今有緣在蚵寮參與海味的地方創生。

 

對嘉榮而言,小地方的書店就像是圖書館,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歡的書。經營者也不用先預設誰需要書、需要哪類書,比如「海邊的格瓦拉」的普通人流會有遊客、外籍漁工、海鮮餐廳老闆,原本對書店沒什麼想像的餐廳老闆來看書,剛好桌上有一本《看菜單,點歷史》就隨手拿起來,翻了覺得很有趣,連結上自身職業經歷,離開前還多訂了幾本說要放自己店裡。

 

騎著他的重機晃在高雄各地,嘉榮始終記得返鄉,如今有了一個各種可能性的空間。海鮮、酒、講座、書籍、夕陽和海風,已經是最好的時光。

 

(《如影而行》鍾喬劇作精選輯及歌手胡德夫演唱,2022/10/29於海邊的格瓦拉,照片由余嘉榮提供)

(海邊的格瓦拉小書鋪,攝於2022/07)

 

找到跟土地的關聯性,與人產生共享

 

在地方經營書店(或各種生產文化內容的空間)勢必得直視這個命題:社區為何需要閱讀?

 

尚樺常常掛在嘴邊的:「地方人管地方事,任何書店都應該是地方喜歡才有存在必要。」回顧2013年三餘書店剛開幕時,辦一場新書分享和農武樂團活動,尚樺買了一手啤酒跟來店讀者聊天,想聽聽大家想要怎樣的書店。

 

相比於連鎖店較容易用公司規格去抑制個人創造力,獨立書店呈現出經營者的各種模樣,因此獨立書店屬於城市的文化觀光,文化觀光是認識一個地方最直接的方式,「我常常會提醒自己,不要用一個過來人的經驗去教導我們的同事,這些年輕人在做的才是這個時代年輕人需要的。」熱愛學習新知的天蠍座尚樺表示。

 

(嘉榮、尚樺對談「包山包海的書店經驗:談書店發展與地方關係」,2022/8/12於高市圖總館4F,高市圖X獨立書店聯合講座暨書展「我家旁邊的書店」)

(嘉榮、尚樺、拍謝少年對談「書店與非書店:地方知識力量堀起」,2022/10/30於高雄文學館,高雄後疫文學2.0系列講座)

 

任職獨立書店店長近九年,尚樺濃縮了心路歷程說:「書店不只是分享個人知識經驗的書房,書店是把門打開。」我們要找到跟土地的關聯性,跟出版業共好、跟人產生共享、跟城市共存,「高雄需要我們,我們才存在」,擁有水象星座無邊無際關懷的天蠍座尚樺和巨蟹座嘉榮,彼此點著頭。

 

行動是改變的唯一可能,而行動的驅力未必指向自己,或許就是"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如此直覺,騎車環遊拉丁美洲目睹飢餓而進行游擊革命的切・格瓦拉如是,看見地方知識經驗並為之尋覓舞台的嘉榮和尚樺亦如是。

 


閱讀更多【搖搖晃晃的蚵寮】系列文章:

01. 小搖滾強勢回歸

02. 他們很晚接觸搖滾樂,卻活得很搖滾

03. 烏魚子、出走的少年,與逃亡的男人

04. 我自己知道,我的家鄉很有特色

05. 用海鮮征服世界吧,蚵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