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戴綺儀(三餘文化)
「我要把這個聚落的文化給找出來,所以我自己要寫企劃,跟文化局提案,做了赤西里第一份文化地圖,踏查、耆老口述歷史……」劉里長雙魚座的無邊界浪漫霸氣外露。
蚵寮位在高雄梓官區,梓官共有15個里,沿海靠近漁港觀光區的是赤西、赤東、禮蚵、智蚵、信蚵五個里。其中赤西里里長劉英凱用人生的田野深耕地方一輩子,首次任職里長,讓他對家鄉的願景拉到另一個更高的層次。
(梓官赤西里劉英凱里長,攝於「海邊的格瓦拉」書鋪)
參選里長之前,本是地方劉家成員
「里長是執行公共任務的人,那『社區發展協會』是里民互推出理事長、總幹事,那個是要牽制里長的,是地方勢力的縮小版。」劉里長從人事組織簡潔解析地方人際網絡。
出身赤西里的地方大家族「劉家」,劉英凱里長四年來的里長工作都根源於一個核心:對家鄉有使命感。這裡歷史上有劉、吳、郭、陳、洪五大姓,過去開會是由劉家主導,劉家祖譜約350年的歷史,等於是地方發展史縮影了。劉家之於梓官,就像霧峰林家、宜蘭蔣家之於台灣啟蒙運動史,現任的赤西里、赤東里里長都姓劉。
好奇問他,任職里長這麼多元業務不會超負荷嗎?劉里長謙虛說,自己家長輩對地方有熱忱,有人當過村長,「我自己也知道我的家鄉很有特色,只是沒有人去挖掘。」
還沒當里長前,劉英凱任職於外燴的家族事業,因此長期接觸各種地方人事物,「主要是我也沒有離開家鄉,一直在這裡,從小時候一直到現在看我家鄉的變化。」信手拈來地方簡史,他從人口跟土地變遷切入。赤西里人口逾半是老榮民,老榮民住進那一排土地多數屬於祭祀公業(由宗親會共有)的老屋,當時簽了十年左右的讓渡書取得地上使用權。而地方發展的路徑不見得能從戶政紀錄完整掌握,「像我們劉家的土地在整個區塊只有一個地號,那個地號上面的房子有五十幾間。」時光飛逝之下,複雜的房屋產權關係衍生出一排閒置的濱海老屋,老屋其實地點極佳,是海景第一排。
(赤崁老屋與由此望出去的海岸線)
老屋位在蚵寮漁港北端的「赤崁」,那是梓官舊聚落之一,現在半廢棄的老屋曾是熱鬧聚落。老屋使用的建材「咕咾石」是先民那時從壽山、半屏山搬來的,堆疊出這一帶的移民史。劉英凱里長和一群地方關心文史的朋友一起成立的「港仔門工作協會」就隱身於這區老屋。
(赤崁老屋建造的咕咾石)
關於蚵寮的「各種小搖滾」
第三屆「蚵寮漁村小搖滾」結束後成立的「港仔門工作協會」,起初是為了讓活動累積的人脈、資源有個名目能繼續做事,動機來自意識到偏鄉隔代教養的教育狀態,讓家庭功能不佳的小朋友到這邊參加小學堂,跟高大、岡山社大、高雄社大合作共學,變成一個社區的開放空間。在這個工作室,他們完成了課輔、產學合作、文史走讀、蚵寮小搖滾休息室等多功能任務,今年社區成果展就在此舉辦。
提到蚵寮,最高能見度的活動或許是小搖滾和海鮮祭。實際走入這個漁村,你會驚訝於每天有多少靈光在此乍現,很多能量正醞釀著,轉為各種形式的活動。
(港仔門工作協會)
(「港仔門工作室協會」執行秘書余嘉榮,同時也是蚵寮漁村小搖滾主辦之一、《透南風》雜誌主編)
(2022年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所學生「蚵憶聊寮」團隊發表會,屬於中山大學管院「產學合創・在地共融-建構大學合作式培力推廣服務計畫」)
劉英凱里長繼續分享手上正在準備的三個提案,分別對應文化局、社會局、水保局不同主管單位,水保局的「農村再生」四年計畫包含陪耕、再生等等,他一一細數著。獨身扛起田野調查、組織架構、寫計畫的責任,劉里長忙碌卻充滿能量,準備在社發協會每年底的理監事大會跟大家提案。地方蹲越深,願景就越廣。
同時,就從赤崁老屋出發,劉英凱里長開始組織自己的口袋走讀路線。當地方老化成為事實,里長革命就是義務。畢竟最熟悉地方大小事的人是誰?里長!想深度認識蚵寮的朋友,這邊里長帶路了啦。
里長帶路!深度地方文史走讀
主打地方深度文史走讀,拒絕走馬看花式觀光客行程,關鍵差異是什麼呢?要有參與感,要有互動,鄉親是主角。他誠懇而堅定地說:「這種是公共事務。」言下之意將走讀視為里長份內工作。
為了讓里民對自身家鄉有更深層的認識,劉里長特別辦了一個「夜間導覽」讓鄉親方便參與。「我既然有在帶導覽,都帶外地人,那為什麼不帶自己家鄉的人?自己家鄉都不認識,很奇怪啊。」不只是使命感,不只是雙魚的浪漫,他的願景更具縝密架構,「要提升地方的文化,就要把資料找出來,我今天帶大家來認識自己的家鄉。你文化產業推起來,周邊會形成地方特色產業。」劉里長這個思維拉到城市層級依然成立,高雄是一座經歷重工業往文化觀光產業轉型的城市,城市的每一步,都走在一大群人用時間、腦汁、行動蓋出來的道路,道路的原料是無可取代的在地性(locality)。
(劉里長導覽三餘書店2020/7/11活動「走讀高雄水路文學,閱聽原鄉野韻:守著滄海桑田變幻的諾言,走讀高雄濱海線的環境與人文變遷紀事」,屬於文化部「走讀台灣」系列)
里長帶路的走讀做出口碑,媒體、教育圈、文化產業圈奔相走告。前幾天三餘夥伴前往「海邊的格瓦拉」補書的路上,就巧遇劉里長正在為高雄大學學生導覽赤崁一帶濱海老屋。
回歸「地方創生」的概念:讓地方居民自動成為最強地方嚮導!正是建立在地方知識(local knowledge)和經驗知識(experiential knowledge)的核心概念上,從世世代代生活累積而成的知識是彌足珍貴的。這樣一想,由里長帶頭進行文史活動完全合情合理,然而我們也能理解,劉英凱里長這樣的行事風格仍是獨樹一格。問及和鄰近同事(aka其他里里長)的合作關係?他笑著自嘲:「周邊十五個里都被影響在一起,他們壓力很大!相對的有些里長也會討厭我,原本大家都有一種『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默契嘛(笑)。」
當社會出現積極投入文史推廣的里長,為「里長」一職賦予多元想像,直接或間接也和青年參政有關。政治日常化、地方創生、青年參政都是一個成熟民主國家的現象,而最基層而關鍵的「里長」是平均年紀最高的民意代表,也是青年參政最艱困的類別。這幾年社會企業「實現會社」就進行了「獨立村里長學院」計畫,推動青年透過擔任里長深耕地方,甚至漸漸轉型地方政治結構。
(2022/2/28蚵寮漁村小搖滾,劉英凱里長正在為陳其邁市長、高閔琳議員導覽主題展覽)
那麼,最後就引用「獨立村里長學院」的行動宗旨作結——「台灣需要更多獨立精神的非典型村里長成為政治文化的改變者」,願地方各自精彩,而精彩有人看見、有人買單。
預約或洽詢劉英凱里長付費導覽 >>>
臉書粉專「海集域所 x 港仔門工作協會」
閱讀更多【搖搖晃晃的蚵寮】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