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餘選書]《橫斷記》,高俊宏

[三餘選書]《橫斷記》,高俊宏
還記得西門町「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倉庫(以下簡稱三井倉庫)」的去留議題嗎?最後還是得到異地重建的結局。
 
然而,三井物產在臺灣的發展背景,可能大多數的人都不甚了解。
 
簡單來說,在日本時代有「民間總督」之稱的三井財閥,其經營的產業橫跨農、林、牧、礦冶與傳統製造業,尤其是樟腦事業,基本上是壟斷了臺灣的資本。但由於當時樟腦需求過大,三峽一帶的整片樟林被砍伐殆盡。
 
隨著森林的原始資源耗弱,三井開始往製茶業發展,於今新北市三峽的大板根森林溫泉度假村一帶,設立了當時東亞最大茶場「大豹茶場」,並在山的另一頭設立大寮茶場、下轄茶場。這兩個茶場便是以生產知名的「日東紅茶」為主。
 
戰後,三井的產業由臺灣省農林處成立的臺灣農林公司接手,日東紅茶便改良為「臺茶八號」,而在臺灣的文創產業計畫發展之下,大寮茶場的廠長宿舍搖身一變為「大寮茶文化館」,提供民眾觀光與品茶的空間。
 
只是,觀光客並不知情,茶場附近曾經是日本時代大豹社事件的戰略要地。
 
當初日本政府在接手治臺時,為了掌握資源,在臺灣山區進行了大規模的土地調查,並興築「隘勇線」阻絕原住民。作為軍事線,每一條隘勇線都曾經發生日人與原住民的慘烈戰役。
 
本書作者高俊宏某天在回憶兒時與家人前往三峽大豹溪出遊的場景時,突然浮出一個念頭:「為什麼這一帶山區沒有原住民?」,加上隨後幾次的因緣際會,便開始著手調查大豹社消失之謎,卻也因此知悉了好幾段得不到主流關注、悲愴的殖民歷史。
 
他將這段踏查歷程撰文成書,取名《橫斷記》。橫斷一詞,則來自日本總督府林務科長賀田直治於大正三年所著《臺灣中央山脈行橫斷記》。而賀田撰書之際,臺灣正進行著日本理蕃戰爭中最殘酷的太魯閣戰役。
 
《橫斷記》主要有四個篇章,分別代表臺灣四個不同區域的山區:泰雅族大豹社傳統領域,在今日三峽大豹溪流域一帶;宜蘭的「眠腦」山區,又稱舊太平山;今新北市樹林區旁的「龜崙」,古稱「龜崙嶺」,現為大棟山、大同山一帶;以及大雪山林場。
 
這四個地點多與作者過去的經歷有關。他前往探訪文獻上的隘勇線,或重裝或輕裝,有時獨攀,有時結伴,而這些路線大多已是荒煙蔓草,乏人問津。高俊宏參照許多文章典籍,訪問專家學者,以實地踏查的方式尋找失落的記錄,不但循線找出日本時代事件中的原住民後代,甚至找到了戰後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家屬,試圖拼湊事件的完整經過。
 
身為當代藝術創作者,高俊宏除了整理這些散佚的歷史並公諸世人,也嘗試分析事件背後的意義。他在書中放入自己拍攝的照片,也引用許多歷史照片,對當代藝術影像論多有自省,提供了觀看歷史的另一種視角,在交叉比對史料與現地差異的同時,亦不吝分享種種感想,字裡行間可以窺見他的憂慮與內省,時而憤慨,時而抒情。
 
尤其是最後大雪山林場篇,是一段父子關係與友情的爬梳,是尋找自我定位的旅程,是一趟生死的反視之路,讀起來格外動人。
  
臺灣這個四面環海的海島,擁有地球上罕見的生物多樣性,林相從熱帶林到寒原植物,都能在這個蕞爾小島上看到,是海外探險家與學者爭相探訪的寶地。然而臺灣人民既不熟悉海洋,也不夠親近山林。會造成這種情況,很大一部分,也許得歸因於國家政策的失衡。
 
臺灣山林的主權,歷經數個政權更迭,由公營轉私營,下場不外乎就是度假村、露營區等商業開發,以及宗教團體的介入。大豹溪流域,或許是臺灣諸多山川溪流的現況,是多重殖民的寫照。而「古蹟」等歷史文物,除了本身的歷史性,也需要納入空間性來全盤規劃,跳脫紙本思維。三井倉庫的意義,也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建築。
 
本書是一部濃縮版的臺灣山林開發史,卻有別於一般歷史書籍晦澀難讀的敘事風格。作者行文簡潔,篇幅不長,內容卻相對豐富,且深具感性。想要了解臺灣山林開發與原住民傳統領域問題,或許可以從《橫斷記》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