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餘選書] 《沒有名字的老人》(Il signor Nessuno)

[三餘選書] 《沒有名字的老人》(Il signor Nessuno)
今天是4月4日兒童節(也是農曆2月19日,觀世音菩薩聖誕千秋),祝所有現在是與過去曾經是兒童的大小朋友,兒童節快樂!
 
要推薦一本很美的繪本,比起兒童,其實更適合大朋友閱讀。
 
《沒有名字的老人》,故事中的主角,是個大家都不會注意,不起眼的老人,也沒人知道他是誰。
 
故事前半的篇幅,畫這老人一個人生活的日常碎片,工作充滿神秘性。到後面才慢慢揭露他的工作:「他是唯一懂得古法造星的人。」他造星星,替換黯淡壞掉的星星。
 
這具體又抽象的比喻,非常奧妙,似乎可以套上各行各業。一本書、一個產品、一個服務、一個創新,都是世上的一顆小星星,微微的發光。卻傳遞著重要的光亮與信息,溝通著人與人,人與地球,人與宇宙。
 
今天剛好向朋友介紹17世紀的荷蘭植物學家Georg Eberhard Rumphius這個人。他1653年受僱於荷蘭東印度公司,來到印尼的安波那島(現為安汶島),研究當地動植物,手繪成圖鑑。不過他因為長年在烈日下工作,雙眼後來失明,仰賴其妻女為他描繪標本,沒想到其妻女又在某次強烈地震喪生,繼續靠他兒子完成編纂工作。後來手稿又被火災燒掉,他仍然不放棄地繼續調查,終於完成。不過他生前未能看到出版面世。他死後的1705年,這本圖鑑《安波那博物誌》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版。
 
日本治理台灣時代,因為南進的政策,研究單位從歐洲買來這本博物誌。現今紙本原書收藏在國立台灣圖書館內。
 
Rumphius的故事很悲慘嗎?他生前會不會怨天尤人?或許,他覺得很幸福也說不定。
 
因為人生能找到一件,值得也願意全心全力投入的事情,專心地做到最後一秒。這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現代的人,生活條件愈好,科技愈發達,選擇愈多,反而愈難找到。那種狀態,跟月收入多少、擁有的不動產有多少、物質條件如何,未必有關係。
 
看《沒有名字的老人》,你可能會想到其他事。但我想到的就是這個。沒人認識他沒關係,晚上默默地造星星,默默地貢獻自己給予他人,和這個世界。自己感到無比的沈靜安寧。
 
比起兒童,活在現代的大朋友,要得到真正的快樂,似乎不太容易了。但這種能力,人人都有,也未曾消失。經常向外到處找鑰匙,卻忘了摸摸自己口袋,鑰匙一直在自己身上。
Liked!
Dislik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