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餘選書】圖解台灣老行業與職人魂

【夜餘選書】圖解台灣老行業與職人魂
文/盧宥臻
 
生活是什麼呢?是捷運站裡摩肩擦踵的群眾、街頭店面裡流串出的韓風音樂、人手一杯的星巴克咖啡、或者每天睡覺前依依不捨的蘋果手機?
  
在這本書裡你可以看見許多逐漸走向式微的產業,職人們彷彿從時光隧道中走出來,從臉上的表情,甚或是手掌心裡的細紋,歲月的洗鍊毫不留情,於是能夠明白一切有多不容易。
  
如今,職人一方面堅持專注著心神,另一方面也嘗試在時代的變遷中轉型,讓事業能得以延續。當然也有的時候,只是單純因為捨不得。無論如何,努力的他們,顯得閃閃發光。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海邊的鼓聲-永安製鼓工藝社」,這種手工製鼓是採用真正的牛皮,經過削脂肪、削皮、泡水、晒乾等等過程,為了鬆動鼓皮的柔軟度,還要站在鼓面或踩或跳,極需體力與耐力。黃師傅說製作一個鼓必需重複約二十道程序,他沒有收學徒,因為太辛苦了,沒有人要做。
  
民俗學家林承緯對於職人一詞曾提出這樣的解釋:「職人しょくにん」的用詞與概念來自日本,專只傳承守護著代代相傳的傳統技藝,並透過雙手製造出良品的生產者。職人對於製作有很高的堅持,... ...亦可稱作「たくみ」。如此的概念等同於中文的巧匠、工藝家,也就是英文的craftsman。
  
小津安二郎次這麼形容的:我是「賣豆腐」的,「做豆腐」的人去做咖哩飯或炸豬排,怎麼會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