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餘書店x台灣福興】家人間的合作思維

【三餘書店x台灣福興】家人間的合作思維
 
文:謝一麟(三餘文化)
 
近期Netflix上當紅台劇《模仿犯》,改編自宮部美幸的同名小說。身為觀眾可以旁觀看到,每個命案後面的被害者與加害者,都有原生家庭的深層故事值得探究。其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溝通問題,甚說是無效溝通的現象。家人間、親子代際間的溝通,也是人際溝通的一環,但往往因為血緣與親子頭銜,容易變成單向的傳輸,甚或抱著「你一定要照我的想法做」,欲改變他人的價值來威脅利誘。
 
「影響力是用一種別人樂於接受的方式,改變他人的思想和行動的能力。」在《合作思維:不必偽裝的影響力》書中這麼闡述。這本書看來是在講職場情境,但道理適用家人、朋友、同事。在書裡,作者崔璀用案例詳述明確可操作,獲得影響力的方法。建立在「合作思維」上的核心九個基礎,包括:傾聽、共情、向上管理、接受批評、說出需求、提出批評、有效溝通、果敢拒絕、應對衝突。其中特別強調開頭談到的「傾聽」。我們日常表達的效果不如預期,可能不是表達的不好,而是因為不會「聽」。在一般觀念中,相比傾聽,人們更多關注在表達。市面上教大家溝通的書與課程,大多在教我們怎麼說話與表達。傾聽的重要性被嚴重低估,如果沒有良好的傾聽, 就很難有良好的表達,「因為,渴望被關注,才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本質。」 
 
書中分享兩種傾聽方法: 基礎的「反應式傾聽」和高階的「行動式傾聽」。反應式傾聽比較容易做到,共有三步驟:忍、等、問。「忍」在對話之前,你需要做的是擱置自己的興趣。資深心理學教授麥克.P.尼克斯,在他《好好說話第一步》這本書裡提到, 傾聽最關鍵也最困難的是,真正的傾聽者需要對說話者以及他所說的話感興趣。這需要我們暫時先擱置自己的興趣。但是,以自我為中心是人的本性,這正是傾聽的難點所在,傾聽是一個對抗本能的過程。傾聽不僅需要你主動有這意識,還需要刻意努力,擱置自己的需求及反應。
 
在溝通的情境中,也一定會遇到衝突。《衝突的力量》這本新書,提出正向的思維與具體練習做法。不用害怕,甚至逃避衝突。有目的的衝突,以及衝突的引導、反應、情境處理,也都是人際溝通中日常的一環。雖然本書的情境是給職場人士看,但家人間的溝通往往也是從衝突中開啟。本書的觀點也提供許多讓溝通變好的可行性。
 
另外推薦高雄在地家醫科醫師李佳燕的書。她是很好的傾聽者,所以診間有很多一般所說的問題兒童,父母親帶著求診。她用柔軟的心與銳利的眼光,記下一些診間的故事。這裡面有很多親子衝突與溝通樣貌。她沒有批判,透過平實溫暖的文字,我們可以在別人的情境裡,映照自己。
 
 
推薦書單:
《合作思維:不必偽裝的影響力》
《衝突的力量:以和為貴帶來焦慮,息事寧人埋下火種,如何真正表達情緒與需求?》
《帶孩子到這世界的初衷:李佳燕醫師的親子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