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餘書店x台灣福興】聲音的交流與陪伴

【三餘書店x台灣福興】聲音的交流與陪伴

文:謝一麟(三餘文化)

 

時間回到遠古,人類還沒有文字,甚至文字沒有普及的媒介可以傳播前,聲音,是主要傳播媒介。人與人透過交談、歌謠傳唱,表達情緒、交流感情、傳遞知識。時間跳回現在,因為現代人的時間零碎化,加上行動裝置與網路的軟硬體發展,聲音,又重新成為傳播主流媒介。別忘了在歷史長流中,聲音有數度因為文字與印刷傳播、影視發展、網路即時社交軟體(line取代講電話)等技術革命而被邊緣化(比如傳統廣播的式微),但聲音其實一直是人類個體間最重要的傳遞媒介。

 

從生理面來看,聽覺是胎兒最早發展的感官(所以有胎教音樂的論點),也是人衰老期最晚自然退化的感官(視覺從中年後就開始有老花眼等自然退化現象)。從心理層面看,比起文字,聲音可以包含許多細膩的情緒,也可以立刻帶人立刻抽離現實,去到某一個記憶時空。這些現象,不管因為科技怎麼變,時空怎麼變,都是不變的。

 

聲音,是人與人陪伴,最重要的媒介。像是親子共讀這件事,大人花時間朗讀共讀,小孩學習語言,閱讀文字的能力會有正相關的成長,在腦袋記憶裡有豐富的聲音記憶,除了智性的精進,也會有與父母感性的互動共鳴。應該有不少為人父母者發現,透過唱歌、唸謠,自然學習外語或母語,會比從書面文字學習來的快。這也是聲音媒介的魔力。

 

所以podcast不算是新趨勢或話題,只是剛好網路與行動裝置普及,有適合的軟體,填補了現代人的零碎時間,比起傳統廣播要定時收聽的行為,更符合現代生活型態。通勤、開車、洗碗拖地做家事時間,這些都是podcast完美嵌入點,不用動眼睛,就能聽到一些什麼。這樣的科技條件,也讓很多素人竄起,只要內容有人想聽,想講的人不需要什麼門檻或背景條件。就像是遠古時候,晚上圍著火堆,有人要聽你講話或唱歌,就自然圍過來,坐著聽。

 

某個程度上,現在每個人都可以是podcaster,不過我不是叫大家都要去做節目,買設備。我們可以成為講故事的人,固定聽眾可以是自己的子女,父母,或是同興趣的同好社群。講自己的故事,分享自己的經驗,知識交流,情感傳遞,形成一圈一圈的「我們」。「我們」是什麼人什麼派什麼黨,就不再會是一個虛幻空洞的標籤名詞,而是一個可以好好傾聽、瞭解不同生命經驗的聲音平台。

 

也別忘訂閱三餘書店的podcast頻道。

Apple podcast

Anchor

Breaker

Pocket cast

Radio public

Spotify

 

推薦書單:

《 人生路引:我從閱讀中練就的28個基本功》

《 做一件只有你能做的事:從一個人到一群人,鮮乳坊用一瓶牛奶改變一個產業》

《 臺灣名人傳記漫畫:巴克禮【臺文版】》


本期主題「Podcast」看更多主題選書:

 

躺平的時候他點開podcast(點入閱讀)

《沒用的東西》

《我是這麼說的:RBG不恐龍大法官.人生言論唯一自選集》

《怎麼連結》

 

當我們因為移動而思考(點入閱讀)

《公民可以很有事:志祺七七の議題探究X資訊辨識X觀點養成獨門心法大公開》

《想笑的時候再笑,才是我最可愛的樣子》

《動無止境:一部關於世界萬物的移動演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