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寫故事的人(下)

【橋頭】寫故事的人(下)
寫故事的人(下)

文字:何政億/攝影:何政億

橋仔頭製糖工場,自介|

 

後糖業文明特有種

1901年的製糖所是臺灣工業現代化的火車頭;當代糖廠是孕育藝文能量與人才的培養皿。2001年橋仔頭糖廠藝術村成立,將文化志業、社區營造、藝術創作等階段性勞動成果,定名為「廍動藝術季」,是年度收成與分享的季節。

 

白屋/藝術村(原為日治招待所)

 

橋仔頭,自介|

 

野漫生活的感受

橋仔頭適合漫步生活,用不著揮舞著觀光的大旗,大張旗鼓地吆喝,而是各路人馬悠然自得登場,沒有劇本、沒有排演,每一句對話都是平淡的實話。只有真實,才能經得起時間考驗;也只有真實才能讓行銷,成為多餘。

 

 

(神社舊址,國民政府來台後改建為中山堂)

 

(先前是橋仔頭文史協會辦公室,現為太成肉包概念店)

 

 

百年前製糖,如今創造甜蜜回憶

 

某天,我剛從吉米夢咖啡館與友人談完「青年村落文化行動計畫」,面對就快要跨過國家所定義的「45歲以下才是青年」這件事實,什麼時候能坦然面對曾經在地方組織工作過的我們已經快結束能像青年般奔跑的年歲了,好像仍有許多未竟的理想、夢想追不上世代潮流的變化,但總歸在自己喜愛的土地上真切地生活著,光是這件事讓人安心不少。

 

推開門離去後,一對在鳳橋宮前拖著行李並詳細閱讀「橋仔頭老街沿革」的年輕男女吸引了我的注意,心想都什麼年代了竟然還有人不選擇上網查資料,而是氣定神閒地討論石板上對於橋頭與老街的介紹。沒想到,等我在老街忙完一圈後,竟然再次在白屋的藝廊遇到這對年輕男女,他們正欣賞2023年底剛在橋頭駐村創作的國際藝術家的成果展。「上前搭話吧!」心底的社區老毛病又犯了。心想,短時間內都遇到兩次了,應該是要交朋友的。一問才知道,這趟是他們的蜜月旅行,但出發前制定了很有趣的旅行遊戲。規則是這樣的,全程只搭乘台鐵區間車,並在每個車站下車步行散步;沒有預設任何停留時間、賞遊動線、夜宿地點,全憑地方風景與人情能牽絆住他們多久。另外,他們對一個地方的記憶會藉由「威士忌特調」,依照自身感受、特殊景色等去現地調酒、拍照並書寫旅遊小記事,作為兩人蜜月的見證。

他們預計畫花上一個月的時間完成用台鐵環島一周的蜜月之旅,但他們也說,也是有好幾個車站走出去沒多久,就讓他們打消散步的念頭,直接又跳上車廂往下一站前進。咦?他們從橋頭火車站走進老街,再晃到糖廠,不就表示橋頭值得他們多花點時間停留。(突然想起,金甘蔗影展第二屆的創作團隊片名:「一個想停留的地方」)好奇不問成癮的我又問,橋頭哪裡吸引你們走上一段路,不約而同得到這樣的答案:「安靜且緩慢的氛圍。」從熱鬧的黃昏市場轉進南洋森林環繞的百年糖廠,在裡頭又有博物館、藝術村等,雖然很跳tone,但什麼都有了。

 

(橋仔頭老街的黃昏市場)

 

(橋仔頭老街的小巷隱蔽著鄭成功後代的住所)

 

神隱的村子-興糖村、藝術村

 

一種是人離開了,土地上曾有的各種喧囂恍如隔世,瞬間封印在地景、建築、生態裡,仍照著四季歲月的步調前行,如舊。興糖村,尚未有名之前,因日治時期糖廠的運作與規劃,先期是以日本人居住為主,後來隨著台灣員工增加,這個在糖廠裡的的聚落越發蓬勃。這裡的生活居住機能健全,有郵便局、戲院、公共澡堂、小學校等。但隨著糖業不敵國際糖價而黯然退場後,這個以糖為名的村子—興糖村,也因人口流失而消失在高雄市行政地圖上。

 

 

一種是人又來了,帶著各種理想、實驗、具人文情懷的探求,一步一步以社區營造、藝術創作、生態調查等專業領域,構築後糖業時代的在地文化與知識,並以駐村方式徵選超過1000位藝術家來橋頭生活創作,逐漸形成大高雄培育藝文能量的沃土,如真。橋仔頭糖廠藝術村,自從2001年開村以來,透過一群前仆後繼的有志之士企圖以藝術美學的策略,活化、保存、推廣這座工業遺址,如今已是台灣最資深的民間自辦的藝術村。這份堅持,實屬不易。

 

 

(消逝的甘蔗花)

 

 

每個人事物都會衰老死去,但怎麼老?才是重點,總是會有人惦記她的美好,也期許她的未來。


▰▰▰ 【時行:北高雄專刊目錄】旅行:岡山.路竹.茄萣.橋頭.永安.梓官.湖內.彌陀 ▰▰▰

 

【北高雄/八區】北高雄新聞

【北高雄/八區】台17線濱海公路的漫行之旅

【北高雄/八區】湖內劉家厝

【北高雄/八區】隱身在鄉間聚落的藝術探索—紋理與色彩的交織

【橋頭】寫故事的人(上)

【橋頭】寫故事的人(下)

【彌陀】來去彌陀(上)

【彌陀】來去彌陀(下)

【高雄】時間再少也要出門:來一場出走日記(上)

 ➊ 【高雄】時間再少也要出門:來一場出走日記(下)

 

 


全文線上閱讀請見三餘官網 ➤ https://www.takaobooks.tw/magazine-info.asp?id=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