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洞穴的出口是另一個洞穴:關於《海風酒店》VI未來

報名已全數額滿,感謝三餘讀者朋友熱烈參與

報名已額滿!

3707
詳細閱讀 【講座】洞穴的出口是另一個洞穴:關於《海風酒店》VI未來

【走讀】5/28 廠房外日常:走讀戲獅甲勞動生活蹤跡

戲獅甲原本只是一處平凡農漁聚落,在南進政策影響下,躍升成為臺灣最早的重工業地帶,曾經是高雄工業大城關鍵核心。然而曾經的繁盛光景,隨著業者關閉或遷移而黯淡下來。

在後工業時代的發展下,戲獅甲眾多的廠房消失後,勞動者的蹤跡也逐漸模糊,循著最後的記憶線索,以雙眼對照人世滄桑,從肌膚感受南國豔陽,用舌尖一嚐古早透心涼,探訪「做工的人」在廠房外的過往日常。

553
詳細閱讀 【走讀】5/28 廠房外日常:走讀戲獅甲勞動生活蹤跡

【講座】臺灣哲學與其外部:從洪耀勳談起

每月最後一個週三晚上,中山哲研在三餘為讀者們帶來哲學系列講座。本月講者將帶來:臺灣哲學與其外部:從洪耀勳談起。

開放報名中!

676
詳細閱讀 【講座】臺灣哲學與其外部:從洪耀勳談起

【紀錄片放映】教室裡的大象:校園內同志及跨性別學生受教權口述記錄影像

《教室裡的大象》紀錄長片 以性別光譜內的性少數族群(LGBTQ+)為訪談對象,透過影像的力量集結受訪者們,由情境訪談中溫柔地道出其親身經歷之真實創傷,並從創傷出發,向教育體系及間接造成性別環境惡化的旁觀者們,表達最真實的告白。

開放報名中!

1003
詳細閱讀 【紀錄片放映】教室裡的大象:校園內同志及跨性別學生受教權口述記錄影像

【地下室展覽】Good 奈特!培育室|晚安奈特 『期間限定睡眠體驗點』

《Good 奈特!培育室》一場睡眠五感體驗正式開展,
歡迎你前來,與晚安奈特一起找到睡眠的最佳節奏。

538
詳細閱讀 【地下室展覽】Good 奈特!培育室|晚安奈特 『期間限定睡眠體驗點』

讀字公民書展走讀活動:聆聽高雄女性勞工與工業發展

1960,在那個「賺美金」的年代,高雄是輸出MIT產品的重鎮,1966年台灣設立了世界第一個加工出口區—前鎮加工出口區。

在那個仍舊重男輕女的時代,女性往往在完成國中學歷後就得進入工廠從事低薪基層工作,靠著掙取加班費來分攤家計,所以加工出口區每天的例行畫面,都是數以萬計的女工騎著腳踏車湧入廠區。

本次走讀以勞動事件過程為述事軸心,搭配當時的產業經濟、社會政治等文化脈絡,呈現當時事件中勞工的主體性,並且帶入社會文化的因果影響,使觀者得以藉由閱讀大尺度史觀,對照勞動者視角與社會背景觀點,進一步理解事件發展的始與末,以及對後世社會的延續性影響。

1111
詳細閱讀 讀字公民書展走讀活動:聆聽高雄女性勞工與工業發展

【講座】百年追求正義路系列活動 不應逃避的真相—黨產沙龍

原來「不當黨產」離我們這麼近?!

威權時代的遺緒,刻痕在我們的生活周遭,不論是食衣住行生活瑣事,或是轉角習以為常的建物,這些日常習慣未曾深思的細節,可能都存在黨國痕跡。

究竟「不當黨產」是如何藏在隨處可見的地方,影響我們的生活?

開放報名中!

726
詳細閱讀 【講座】百年追求正義路系列活動 不應逃避的真相—黨產沙龍

【演出】《台語鹿出任務》親子互動音樂會 (已額滿)

作者來向逐家分享寫冊創作的過程佮感想。
邀請台語路親子樂團來進行親子互動音樂會。

227
詳細閱讀 【演出】《台語鹿出任務》親子互動音樂會 (已額滿)

【講座】《後殖民的人類世:生命的展演政治》新書座談會

張君玫「#後殖民系列」第三部曲,以界線問題和分子轉向為核心命題,輔以由行星技術的體現視角出發,思考社會時間的複數意義以及生命展演的跨物種政治。

無論你是關注跨域書寫、生命演化,亦或與我們正處的宇宙有關的分子,歡迎一齊來到三餘聆聽筆者分享,以思想的碰撞及火花交織出對話。

開放報名中!

1120
詳細閱讀 【講座】《後殖民的人類世:生命的展演政治》新書座談會

【講座】《非暴力的力量》戰火下烏克蘭女性主義者

每月最後一個週三晚上,中山哲研在三餘為讀者們帶來哲學系列講座。本月講者將帶來:《非暴力的力量》戰火下烏克蘭女性主義者

605
詳細閱讀 【講座】《非暴力的力量》戰火下烏克蘭女性主義者

【讀書會】談性說愛-《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三位少男和他們的心理師》

「談性說愛讀書會」是社團法人高雄市性別公民行動協會定期在三餘書店舉辦,四月份導讀書籍《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三位少男和他們的心理師》

805
詳細閱讀 【讀書會】談性說愛-《歡迎來到性諮商室:三位少男和他們的心理師》

【講座】陽光.意象.詩與畫──李進文、喜菡創作對談

李進文首次跨域──詩與繪畫共舞,新書《奔蜂志》發表對談

---
偶爾請天光雲影週末喝一杯,喝全部的夜,以壯形色。
偶爾請悲傷站好,為它整衣,以便漂漂亮亮地適應人生。

開放報名中!

604
詳細閱讀 【講座】陽光.意象.詩與畫──李進文、喜菡創作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