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餘選書]《手作步道》--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三餘選書]《手作步道》--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千里步道運動已超過10年,當初是由專注生態、文學、土地的多方人士共同發起,為致力於保護台灣山海風光與人文之美的「公民行動」。最初大家先從生活週遭的小徑開始巡訪,或步行、或騎乘單車的緩慢旅行方式,慢慢去體會在地的人文歷史與故事。
 
再將這些路程加以記錄起來,並已串成一個足以環島一週的步道網絡,經過整合與歸納後,這些步道陸續在協會所發行的出版品中讓大家認識,例如《千里步道,環島慢行》、《千里步道:高雄,慢.漫遊》等,而這些書也一直是書店內長銷的好書籍。
 
有了步道網絡後,協會還廣邀志工推動社區連結、植樹活動、手作步道維護等,結合在地文化及公益推廣活動。本書就是將多年來推行的手作步道運動與大家分享;「手作步道」有別於依賴機具的發包工程,透過志工合力以簡單的工具、就地取材,以符合環境及在地文史特色的工法維護及修復步道。
 
「原本『現地取材』是可以減少搬運與破壞、又能適合當地環境的工法,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幅節省公帑,或把經費結構主要用於技術勞工合理的薪酬;卻因為所有環節的收入都取決於材料價格,經費結構因此『頭重腳輕』。為因應材料搬運而使廠商增加機具購置成本,回過頭來又影響了規劃設計,設計圖的重點變成材料組裝的說明書,而非融入自然的設計。」
 
「由於步道是在自然環境之中,頭手分離、材料主宰的結果,導致大量不屬於當地的材料進入,步道變成一種財產、商品,隨著『資本門』的推動遍布且越來越深入山林,我們也隨之損失了越來越多生態棲地、增加了更多搬不走也無法分解回歸自然的廢棄物、失去了原有古道工法的歷史與工藝智慧,而且還浪費大量納稅人的血汗錢。」
 
本書共收入十三條北中南東不同區域、海拔之環境,連結不同主體、議題與代表性意義的手作步道。透過深度描繪、工法圖解,呈現步道的獨特性格。
 
希望有機會可以走在這些最接近自然的步道上,腳踏著落葉聲、看著週遭自然生態與步道融合為一體,幾乎無痕的步道旁開出朵朵小花,踩上以當地石塊與附近落木修建的階梯,也不覺得困難難行,這些都要感謝各地社區的步道志工長期的維護,才有這般近乎原始的風景可以收入眼簾,真正讓人做到遠離塵囂、走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