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連結讓詩人寫詩,讓主婦知道垃圾車將近,讓小孩察覺父母返家,或是鄰居有貓發情。聲音即是事件在城市中四處發生,傳入室內也是城市聲音的其中一個面向,這些聲音皆是不請自來的,畢竟從我們長時間所在的生活空間位置去聽,就能容易的分辨哪些聲音是來自窗外週邊的環境,我們不用親眼看見,就常能從這些恆常響著的聲音來掌握自己的所在,雨果詩作中的聲音也屬於這一類,另一些聲音連結著不特定時間出現的事件,並非鄰近區域原有的,這類聲音擾動甚至破壞了我們習以為常的聽覺慣性,有時帶來驚喜或驚嚇,甚至聽覺上的困擾,但這預料之外的種種聲音變化,也算是日常生活的醍醐味。
入夜了,早已搬離的客運總站如今變成連鎖美妝店,旁邊的一角也變成連鎖鞋店。在這個講究大品牌、傳統式微的年代,鳳山大書店依然屹立不搖,成為鳳山地區眾人的書店。五臟俱全的販賣品項,加上溫暖的人情味,什麼都汰舊換新的時刻,唯有那盞招牌持續在鳳山街上亮起美麗的螢光,成為守護愛書人的另一個家。
這一切當下發生的和平閒逸的事件與一百多年前的軍事活動完全不同,但建築空間產生的聲音效果質地卻仍可以實實在在的聽見,過去與現在也並沒有那麼大的差異。或許可以說,旗后砲台,是由紅磚土石與百年前的建築規劃所建成不變的空間,與其上一切隨時間變動轉瞬即逝的事件,兩者共同構成的存在。
炎熱的夏天,挩窗跟勇伯仔去游泳池消暑。
勇伯仔乃阿無庄的運動健將,蝶式、仰式、蛙式、自由式,樣樣都會。
但挩窗一樣都不會,於是便從踢水、閉氣潛水開始學起。
在水底,挩窗發現有個道影子鑽來鑽去,動作俐落無比。
那影子到底是什麼?後來還跟勇伯仔比賽競速,最終誰獲勝呢?
「小的時候這裡是一大片蚵田喔!」在漁港旁賣蚵嗲的郭阿姨說。「後來因為工業發展,港口附近的海水污染得很嚴重,就沒人敢再吃這裡的蚵仔了」。身旁的郭婆婆接著說:『我們小時候都會到蚵田裡幫忙,家裡有一艘漁船,我幾個哥哥都和爸爸出海捕魚,以前漁獲很好』。她們母女一邊說,手也沒停地翻炸著蚵嗲,郭阿姨做的蚵嗲,在地瓜粉調成的麵糊中,除了包有常見的韭菜、高麗菜和鮮蚵外,還加了由豬絞肉、五香粉、油蔥酥及白胡椒炒香的肉燥,她的客人很多是早期從澎湖過來的旗津人,喜愛海鮮和重口味,肉燥炒得鹹一點,蚵仔吃起來也更甜了。「這蚵仔不是這裡出的,是東港運來的,不過你吃吃看啦。」
近期「一卡通」與「朱銘美術館」合作,發行一張公益的AR卡。只要手機下載專屬的APP,掃描卡片後,手機裡面就會出現立體的AR「太極系列-單鞭下勢」。除了平面卡片,還有一款「太極鑰匙圈造型卡」,也有同樣的AR功能。可以近距離,隨時隨地觀賞朱銘的作品。
店長Amanda說,他的老闆是個影癡,「對他來說,我們這家小小的書店、這一家電影院,不是錢的問題,只是他的愛好的問題」,所有的夢幻場域好像都是這樣一般的身世,我們笑笑地同意。二樓影廳也播放著他們自己的選片,這裡像是包辦了一個藝文人士完整的美好生活。Kubrick不能忽視的特色,就是他是從電影產業發芽而成的複合式書店。
而「港貨」是堀江商場十分受歡迎的舶來品項,主要指從香港攜入的百貨,由於香港是國際貿易大港,各國貨品一應俱全,囊括洋煙酒、西裝布料、女用衣飾、化妝品、藥用品、手錶珠寶、漢藥材等,豐富種類不勝枚舉。琳琅滿目的物品,是小船員為了生活的所費,用盡心思挾帶上岸,才能在商場的櫥窗內閃耀,吸引買家光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