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書薦]李時雍推薦—李煒的《永恆的孤獨》

[時光書薦]李時雍推薦—李煒的《永恆的孤獨》

文字:李時雍

 

◎「三餘」原指夜晚、雨天、冬天這三個閒餘適合讀書的時間。請問你的新三餘時間?
 
邊讀書、邊當編輯的這幾年,閱讀時間變得零碎。相較過往僅只學生身分,鎮日在房裡與書為伍,其他需出門的事:上課、慢跑、吃飯,反而才像「三餘」;現在,間隔地返回折頁故事,往往是工作之餘。尤其,移動的中途。
 
因此隨身都帶上一兩本書,有論文之用、或另本想讀的。上班車途、採訪的路上,翻看幾頁,生活在紛雜的行程之間,遂也踏實一點。又如每天,不長不短的午休,用過餐、天氣晴朗時,帶著書到近鄰的公園,找張長椅子,讓陽光曬著,任松鼠躍經腳邊、聽鴿子歌頌歲時。
 
另外也有更個人的時刻:我常帶本小書,提早進到瑜珈教室,當同學們暖身、滑手機,或聊天等待上課前,我翻讀幾頁,像種靜坐,深吸深吐,將心沉澱。有本書擱在瑜珈墊旁總令人有點害羞,一旦開始練習,就將之收在毛斤摺疊裡。只是有時流汗擦汗,一本書滑到了地上。一次,老師瞧見了,好奇地問,在讀什麼!啊該怎麼解釋呢,那時手中的《濕地》。
 
這幾年,時間零碎了。但也許讀得更繁、更多。每天編輯桌上面對的版面,都是書的中途。而好好生活、吃飯、散步,有時,才是令人珍惜的三餘。
 

 

◎想推薦什麼書給讀者?
 
李煒的《永恆的孤獨》
 
李煒在以藝術家為題的書中,援引了里爾克一句:「藝術作品永遠是孤獨的,絕非評論可及。唯有愛能摟住它、瞭解它、珍惜它。」
 
對我來說,藝術與文學,閱讀、寫作本身,乃至於寫下《碎心曲》、《反調》、《嫉俗》等多部的作者本人,也都是孤獨的。所以在閱讀李煒所寫的藝術家、思想家孤寂的心事時,愈偏鋒幽微的觀照,浮晃的都是另一心靈之焰的光影。
 
李煒敘述形式繁複多變,立基在對藝術家生命風格的把握。《永恆的孤獨》中,藉煉金術聚合的章節名,喻寫波希(Hieronymus Bosch)的《人間樂園》,寫維拉斯奎茲神祕的鏡影,將秀拉與荷馬並置在點彩的劇中,或預見著自畫中彷若舞蹈的席勒步向死亡等。《反調》中令人印象極深的哲學家蕭沆(Emil Cioran)、作曲家薩提(Erik Satie)等,或我特別喜歡的一篇〈魔鬼與天使〉所寫的銀版攝影發明者達蓋爾(Louis Daguerre)。
 
先前在製作《幼獅文藝》四月專題「書評面面觀」,其中,盛浩偉即寫有一篇關於李煒的介紹,將之放在廣義的文化散文之中,但讀過李煒的讀者,必然都會感到如浩偉所述:「那些令人印象深刻、想要拍掌叫好的評論,往往自身也有強烈的原創性,宛如把它所評論的作品、事物當成舞台,在上面大展身手。」
 
一個原創性的讀者,也是一個風格獨具的作者,嫉俗、反調,都是自況。我想分享李煒的作品:那些透過文字對孤獨的瞭解,總源於沉思者永恆的愛。
 
 

選書人簡介:李時雍
 
台灣大學台灣文學所博士候選人。曾任《人間福報》副刊主編,現任《幼獅文藝》主編。著有散文集《給愛麗絲》。